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1.76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新舊黨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次,皇太后攝政,舊黨得勢,即排斥新政;皇帝親政,即用新黨而排斥舊黨,彼此已完全淪為意氣之爭,尤其到徽宗親征,任用新黨蔡京主政時,新法已成為對人民苛誅求的手段,「花石綱」(運輸花木奇石的船隊)即其最典型的事例。因此引起人民叛變,導致女真人的入侵,徽欽兩帝終成為階下囚,為女真人虜至北方。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宋仁宗、郭皇后、范仲淹、司馬光、宋神宗英文關鍵字: Emperor Renzong of Song、Empress Guo、 Fan Zhongyan、Sima Guang、Emperor Shenzong of Song...
熙寧變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兩黨,互相攻擊,紛爭不已。神宗死,哲宗立,太皇太后臨朝,罷黜新黨,舊黨司馬光入朝拜相,盡廢新法。哲宗親政,新黨回朝,政爭更為激烈,直到靖康難起,北宋覆亡,方告止息。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熙寧變法英文關鍵字: Xi Ning Reform Movement 參考資料張元、李孝悌/著。簡明中國歷史。頁146-148。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寇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當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圍了瀛洲等河北地區,朝野震驚,王欽若、陳堯叟皆主張遷都;唯寇準力主真宗親征,反對南遷。真宗抵達澶州(今河南濮陽)後,寇準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門樓以示督戰,「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宋將張環射殺遼軍主帥撻覽,於是訂立了「澶淵之盟」。景德二年,升任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 當時朝廷無事,寇準頗恃其功,在庭院燃巨燭,耀如白晝,「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帝亦待寇準極厚,王欽若很是嫉妒。乘機挑撥離間,讒言中傷,欽若說: 「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是城下之盟也。以萬乘之貴而為城...
帶礪山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誓所封之國永存不廢。參見「帶厲山河」條。《清史稿.卷二一八.諸王傳.睿宗親王多爾衮傳》:「朝廷當待以虞賓,統承禮物,帶礪山河,位在諸王侯上。」
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奮發、不振作。《三國演義》第一一回:「今天下擾亂,王綱不振,公乃漢室宗親,正宜力扶社稷。」
方昌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次以莫須有的罪名下獄。卒諡文毅。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在〈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中,陳亮認為孝宗親政以來,在人事問題處理上,未有成效,主要是孝宗把優柔寡斷當成仁心,把警誡曉喻當成義行,把籠絡控制當成禮貌,把關照設防當成智慧,可是皇帝是天縱英才,怎麼會犯下這種錯誤呢?陳亮所以提出建議,除非天下有強橫狡猾不守法度的人,或強大的敵人正在迅速發展,否則不應該對天下百姓做出太多的限制。後來「方興未艾」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事態正在蓬勃發展。
戊戌政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德宗親政後,因甲午戰爭失敗,導致內憂外患,民心渙散,乃用康有為、梁啟超等銳意改革,施行變法維新。遭保守勢力反撲,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西元1898)八月,發動政變,擁西太后慈禧臨朝聽政,幽禁德宗,捕殺六君子,稱「戊戌政變」。
過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領兄弟或同宗親戚的兒子作為自己的後代。[例]以前的人若膝下無子,經常會從親戚間過繼孩子來傳承香火。
凌煙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今陝西省長安縣內,唐太宗為表彰功臣勛績所建的樓閣。內懸掛二十四名功臣的畫像,由閻立本繪,唐太宗親自作贊,褚遂良題閣。《新唐書.卷二.太宗本紀》:「戊申,圖功臣于凌煙閣。」唐.白居易〈題酒甕呈夢得〉詩:「凌煙閣上功無分,伏火爐中藥未成。」後泛指表彰功臣的殿閣。宋.汪藻〈醉別劉季高侍郎〉詩:「英姿合上凌煙閣,巧譖曾遭偃月堂。」
見利忘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見利忘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高祖過世後,即位的惠帝生性懦弱,由母親呂后掌握政權,其間殘害劉氏親屬,大力提拔呂氏宗親。呂后一死,宰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想趁機剷除呂氏外戚的勢力,但是周勃一直無法順利入主當時由呂祿掌管的北軍。陳平和周勃知道酈寄和呂祿是好友後,就挾持酈寄的父親酈商,要他騙呂祿出遊,酈寄沒辦法,只好答應。周勃入據北軍後,先誅殺呂祿,接著一一剷除朝中呂氏勢力,使得漢文帝順利的繼位。班固在《漢書》中記載這則歷史事件,並且做下評論:漢文帝時,天下人都認為酈寄不顧道義,出賣朋友。但酈寄會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救父親,一方面為了國家的安定,不能說他出賣朋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