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9.22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決一雌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項王令壯士出挑戰。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三合,樓煩輒射殺之。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王瞋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漢王使人閒問之,乃項王也。漢王大驚。於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閒而語。漢王數之,項王怒,欲一戰。漢王不聽,項王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走入成皋。 〔注解〕 (1) 匈匈:動亂不安。 (2) 徒:僅、只。下「徒苦」則為白白使之受苦之意。 (3) 漢王:指劉邦。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初為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亦起於沛縣,時...
寇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濮陽)後,寇準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門樓以示督戰,「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宋將張環射殺遼軍主帥撻覽,於是訂立了「澶淵之盟」。景德二年,升任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 當時朝廷無事,寇準頗恃其功,在庭院燃巨燭,耀如白晝,「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帝亦待寇準極厚,王欽若很是嫉妒。乘機挑撥離間,讒言中傷,欽若說: 「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是城下之盟也。以萬乘之貴而為城下之盟,其何恥如之!」又說「寇準之孤注也,斯亦危矣。」。景德三年,因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降為刑部尚書,知陝州。天禧元年(1017年...
中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半路。《宋史.卷二五七.李處耘傳》:「一日中途遇虎,射殺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因為我在家中來,中途不見了,庵主必到我家裡要人。」也作「中塗」。
紙上譚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博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 〔注解〕 (1) 秦:戰國時秦國。戰國時七雄之一。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秦王政二十六年 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趙:戰國時趙國。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3) 長平:地約當今山西省高平縣西北。 (4) 趙奢: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秦伐韓時,韓請救於趙,趙以為將,大破秦軍,號馬服君。 (5)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趙惠王時,...
五卅慘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十四年五月三十日,上海公共租界由於紗廠工人不滿廠方長期壓榨虐待,發動罷工抗議,引起租界業主射殺支援罷工的學生、群眾,導致上海全埠罷工、罷市、罷課,全國各地亦響應,成為五四運動以後最有聲勢的運動。
獵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狩獵謀生的人。《三國演義》第五二回:「原來二人都是桂陽嶺山鄉獵戶出身:陳應會使飛叉,鮑隆曾射殺雙虎。」
雙鵰一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列傳下.高駢》中,也同樣有「一箭雙雕」的故事,但說的是唐代的高駢,因為一箭同時射殺了兩隻雕,眾人讚嘆他的技術,送給了他一個「落鵰侍御」的稱號。
三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三度交鋒。《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楚挑戰三合,樓煩輒射殺之。」《北史.卷八九.藝術傳上.王春傳》:「覬颾之戰,四面受敵,從寅至午,三合三離,將士皆懼。」
紙上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博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 〔注解〕 (1) 秦:戰國時秦國。戰國時七雄之一。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秦王政二十六年 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趙:戰國時趙國。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3) 長平:地約當今山西省高平縣西北。 (4) 趙奢: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秦伐韓時,韓請救於趙,趙以為將,大破秦軍,號馬服君。 (5)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趙惠王時,...
人海戰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方交戰時,依靠大量的人員突破敵方陣地,以人的肉體抵擋對方槍炮,使對方不忍射擊或無暇射殺,是一種不惜傷亡的作戰方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