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3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春華秋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列傳》1>毅生駰,年十三能通《詩》、《易》、《春秋》,博學有偉才,盡通古今訓詁百家之言,善屬文。少游太學,與班固、傅毅同時齊名。常以典籍為業,未遑仕進之事。時人或譏其太玄靜,將以後名失實。駰擬楊雄〈解嘲〉,作〈達旨〉以荅焉。其辭曰:或說己曰:「《易》稱『備物致用』,『可觀而有所合』,故能扶陽以出,順陰而入。春發2>其華3>,秋收其實,有始有極,爰4>登其質。今子韞櫝六經,服膺道術,歷世而游,高談有日,俯鉤深於重淵,仰探遠乎九乾,窮至賾於幽微,測潛隱之無源。然下不步卿相之廷,上不登王公之門,進不黨以讚己,退不黷於庸人。獨師友道德,合符曩真,抱景特立,與士不群。蓋高樹靡陰,...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卷之約,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孑遺。斯蓋立言之高標,著作之良模也。”劉知幾曾說:“自戰國以下,辭人屬文,皆偽立客主,假相酬答。”《史通》外篇《雜說》 劉知幾甚至說《史記》將寓言、神話、傳說當作史料,“至於屈原《離騷》辭,稱遇漁夫於江渚;宋玉《高唐賦》,雲夢神女於陽臺。夫言並文章,句結音韻。以茲敍事,足驗憑虛。而司馬遷、習鑿齒之徒,皆采為逸事,編諸史籍,疑誤後學,不其甚邪!”。周亮工在《尺牘新抄》中表示:“垓下是何等時?虞姬死而弟子散,匹馬逃生,身迷大澤,亦何暇更作歌詩?既有作,亦誰聞之,而誰記之歟?吾謂此數語者,無論事...
博古通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問淵博,通曉古今。《三國演義》第三二回:「丕八歲能屬文,有逸才,博古通今,善騎射,好擊劍。」《鏡花緣》第五回:「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也作「博古知今」、「通今博古」。
文不加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士傳》、《南史.卷三九.劉孺列傳》。 (2) 衡:禰衡,字正平,東漢平原人,生卒年不詳。有辯才,善屬文,氣剛傲,嘗罵曹操,後為黃祖所殺。 (3) 賦:吟詠、寫作。 (4) 綴:組合字句篇章。 (4) 點:古人寫文章,如果字寫錯了,就在字旁用筆加一黑點,表示不要。所以點是點除,即刪改的意思。〔參考資料〕 ■漢.張衡《文士傳》(據《初學記.卷一七.聰敏》引)吳郡張純,少有令名,嘗謁鎮南將軍朱據,據令賦一物然後坐。純應聲便成,文不加點。■《南史.卷三九.劉孺列傳》孺少好文章,性又敏速,嘗在御坐為〈李賦〉,受詔便成,文不加點。梁武帝甚稱賞之。後侍宴壽光殿,詔群臣賦詩。時孺與張率並醉,未及成。帝...
有聲有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閻爾梅〈知人論〉:「其言之出入風雅,有聲有色者,其人必強記博聞,善屬文,堪備顧問者也。」
八斗之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ㄉㄢˋ。 (3) 曹子建:曹植(西元192∼232),字子建,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敏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卒諡思,世稱陳思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詳實、嚴謹。《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下》:「遷文直而事覈,固文贍而事詳。」《北史.卷七二.李德林傳》:「善屬文,詞覈而理暢。」
藍田生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藍田出玉注音︰ㄌㄢˊ ㄊ|ㄢˊ ㄔㄨ ㄩˋ漢語拼音︰lán tián chū yù釋義︰猶「藍田生玉」。見「藍田生玉」條。 01.《宋書.卷八五.謝莊列傳》:「謝莊字希逸,陳郡陽夏人,太常弘微子也。年七歲,能屬文,通論語。及長,韶令美容儀,太袚鬕而異之,謂尚書僕射殷景仁、領軍將軍劉湛曰:『藍田出玉,豈虛也哉。』」
下筆成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陳思王植1>字子建。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2>。太祖3>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4>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時鄴銅爵臺新成,太祖悉將5>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6>,可觀,太祖甚異7>之。 〔注解〕 (1) 陳思王植:曹植(西元192∼232),字子建,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謝靈運嘗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卒諡思,世稱為陳思王。有《曹子建集》。 (...
鶯鶯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天她卻主動來找張生,並獻上一計: 「崔之貞慎自保,雖所尊不可以非語犯之。下人之謀,固難入矣。然而善屬文,往往沉吟章句,怨幕者久之。君試為喻情詩以亂之。」此後,紅娘就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為兩人傳遞情書,直到二人成就好事,從此便不再出現。這裡產生出一個疑問:紅娘主動找張生獻計的動機何在?筆者試擬出幾個可能性:1. 受張生誠意的感動,自願主動幫忙。2. 受張生的賄賂所惑。3. 單純地希望小姐找到歸宿,而張生是適合的人選。4. 覺得小姐與張生互有好感,想玉成其事。首先,我們從紅娘對鶯鶯的評語中,可知其對小姐鶯鶯有極為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