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0.79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靡靡之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前往晉國會見晉平公,經過濮水附近,聽到一曲美妙的音樂,問左右有無人聽過,眾人皆說沒有,衛靈公便請樂師師涓將它譜下來。到了晉國,晉平公設宴款待他,酒酣耳熱之際,衛靈公便要師涓演奏那新譜下來的美樂助興。師涓演奏到一半,晉國樂師師曠趕忙阻止說:「這是古代樂師師延為紂王所作的樂曲,頹廢淫蕩,足以使人喪志,是亡國之音啊!武王伐紂時,師延逃到濮水邊投河自盡,所以這樂曲一定是在濮水邊聽到的。先聽到這樂曲,國家一定會衰落,不能彈完啊!」但晉平公相當喜好音樂,要求師涓一定要彈完。聽完後又要求聽更美妙的清徵樂,師曠說:「不行!清徵樂是給道德極高的君主聽的,陛下您的德行還不夠。」愛好聽音樂的晉平公執意要聽,師曠只...
濮上之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春秋時,衛靈公到晉國訪問,途中夜宿於濮水之上,半夜聽到琴聲,就命令樂師師涓記下。到晉國,見晉平公,就使師涓彈奏,師曠聽到,手按琴弦說:「此亡國之音,為紂王樂師師延所作,當武王伐紂時,師延向東逃逸,至濮水,自投江水而死,所以凡聽到此樂者,國家必定衰敗。」見《史記.卷二四.樂書》唐.張守節.正義。後以此比喻淫蕩亡國之音。《三國志.卷二五.魏書.高堂隆傳》:「作靡靡之樂,安濮上之音。」也作「桑間之音」。
風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優美的容貌姿態。唐.李白〈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詩:「風韻逸江左,文章動海隅。」《大宋宣和遺事.亨集》:「飲多時也,天子帶酒觀師師之貌,越越的風韻。」
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稱宮內供使令的小臣。即後世所稱的宦官、太監。《詩經.秦風.車鄰》:「未見君子,寺人之令。」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內押班張迪者,帝所親倖之寺人也。」
沒好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悶氣、不高興。《水滸傳》第七二回:「李逵看見宋江、柴進與李師師對坐飲酒,自肚裡有五分沒好氣。」《紅樓夢》第二六回:「誰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沒好氣。」
嘻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笑自得的樣子。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吾母子嘻嘻,不知禍之將及。」《儒林外史》第四二回:「那婊子望著他嘻嘻的笑。」也作「唏唏」。
遮人耳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章高俅、御史楊戩,見徽宗悶悶不樂,就建議徽宗要及時行樂。於是他們帶徽宗微服出遊,到了金環巷,與名妓李師師喝酒作樂。這件事傳到諫臣曹輔耳中,隨即進表直諫徽宗不該被奸臣蠱惑,貴為天子竟到市井民間遊玩,寵幸娼妓,睡在娼館裡。這種行事舉動,想要遮蔽他人的耳目,實在不可能。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史官也記在史書上,到時可是貽笑萬代,不可以不謹慎啊!後來「掩人耳目」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用假象欺騙、蒙蔽他人。如《鏡花緣》第七三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竊取陳編,攘為己有,惟恐別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雜七雜八,強為貫串,以為掩人耳目。」
靡靡之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前往晉國會見晉平公,經過濮水附近,聽到一曲美妙的音樂,問左右有無人聽過,眾人皆說沒有,衛靈公便請樂師師涓將它譜下來。到了晉國,晉平公設宴款待他,酒酣耳熱之際,衛靈公便要師涓演奏那新譜下來的美樂助興。師涓演奏到一半,晉國樂師師曠趕忙阻止說:「這是古代樂師師延為紂王所作的樂曲,頹廢淫蕩,足以使人喪志,是亡國之音啊!武王伐紂時,師延逃到濮水邊投河自盡,所以這樂曲一定是在濮水邊聽到的。先聽到這樂曲,國家一定會衰落,不能彈完啊!」但晉平公相當喜好音樂,要求師涓一定要彈完。聽完後又要求聽更美妙的清徵樂,師曠說:「不行!清徵樂是給道德極高的君主聽的,陛下您的德行還不夠。」愛好聽音樂的晉平公執意要聽,師曠只...
晚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晚年的節操。《宋書.卷九二.良吏列傳.陸徽》:「年暨知命,廉尚愈高,冰心與貪流爭激,霜情與晚節彌茂。」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然觀其晚節,烈烈有俠士風,不可謂非庸中佼佼者也。」
青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漢魏六朝詩中常用以指女子居住的地方。梁以後又用為妓院的代稱。[例]李師師、陳圓圓是中國古代有名的青樓名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