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爭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因妒嫉而相爭。《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常言道:『近奸近殺。』倘若爭鋒起來,致傷人命,也要帶累鄰舍。」也作「爭風」。
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局外人,沒有關係而不相干的人。《樂府詩集.卷五八.琴曲歌辭二.南朝宋.鮑照.別鶴操詩》:「心自有所懷,旁人那得知。」《紅樓夢》第七二回:「因想這事非常,若說出來,姦盜相連,關係人命,還保不住帶累了旁人。」
閃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躲避。《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咱若久留此處,必定帶累劉崇打官司。不如落草閃避。」
清清白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純潔未受汙染。《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二:「狄氏如此美豔,當此風俗,怎容得他清清白白過世?」《紅樓夢》第七十四回:「我清清白白的一個人,為什麼教你們帶累壞了我。」
渾崙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不答話,不上他圈繢。若恁麼會,爭得遠錄公云:「此是傍瞥語,收在九帶中。」若恁麼會,夢也未夢見在,更帶累趙州去。有者道:「鎮州從來出大蘿蔔頭,天下人皆知;趙州從來參見南泉,天下人皆知。這僧卻更問道:『承聞和尚親見南泉,是否?』所以州向他道:『鎮州出大蘿蔔頭。』」且得沒交涉。都不恁麼會,畢竟作麼生會?他家自有通霄路。不見僧問九峰5>:「承聞和尚親見延壽6>來,是否?」峰云:「山前麥熟也未?」正對得趙州答此僧話,渾似兩個無孔鐵鎚。趙州老漢是個無事底人,你輕輕問著,便換卻你眼睛。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嚥;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崙7>吞個棗。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朱子語類.卷一二四.陸氏》。...
帶水拖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拖泥帶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拖泥帶水」原本的意思是身上被泥、水沾汙,不利行動。可用於比喻糾纏牽扯。此義可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七.蒲州麻谷山寶徹禪師》中記載的一段對答:僧人問寶徹禪師什麼是佛法大意?禪師沒有回答。僧人只好去問石霜禪師,結果石霜禪師回答:「主人勤拳帶累,闍黎拖泥帶水。」這裡「拖泥帶水」是糾纏牽扯,因而無法直探禪的本源之意。另外在《五燈會元.卷三.麻谷寶徹禪師》,也可見到「主人擎拳帶累,闍黎拖泥涉水」這兩句話,只是用字有些不同,其實意思是一樣的,但是這個語義只見於此。後來「拖泥帶水」這句成語,則多用來比喻言辭或行為不乾脆。
拖刀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陰謀、圈套。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須是殺他男兒,又帶累他妻,呀!你暢好會使拖刀計。」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不提防這潑包婁,暗使拖刀計。」
罪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犯罪所應負的責任。《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則是前日王招宣尋一串一百單八顆西珠數珠不見,帶累得一府的人,沒一個不吃罪責。」《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一旦聲跡馴嘄,親庭罪責,將妾拘繫于內,郎趕逐于外,在妾便自甘心。」
喜地歡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歡天喜地」之典源,提供參考。 ※《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那大王道:「說起殺這個人,一發天理上放不過去。──且又帶累了兩個人,無辜償命。是一年前,也是賭輸了,身邊並無一文,夜間便去掏摸些東西。不想到一家門首,見他門也不閂,推進去時,裡面並無一人。摸到門裡,只見一人醉倒在床;腳後卻有一堆銅錢,便去摸他幾貫,正待要走,卻驚醒了那人,起來說道:『這是我丈人家與我做本錢的,不爭你偷去了,一家人口都是餓死。』起身搶出房門。正待聲張起來。是我一時見他不是話頭,卻好一把劈柴斧頭在我腳邊,這叫做人急計生,掉起斧來,喝一聲道:『不是我,便是你。』兩斧劈倒。卻去房中將十五貫錢盡數取了。後來打聽得他,卻...
莫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莫要、不要。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折:「寡人親捧盃玉露甘寒,你可也莫得留殘。拚著個醉醺醺,直吃到夜靜更闌。」《喻世明言.卷二四.楊思溫燕山逢故人》:「莫得入去,官府知道,引惹事端帶累我。」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