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婚嫁六禮中的納徵。參見「納徵」條。《公羊傳.隱公二年》:「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則其稱主人何辭窮也。」《幼學瓊林.卷二.婚姻類》:「下采即是納,合巹係是交杯。」
非貨成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不能以貨表示,或不採用貨表示,而用資源及其他表示法表示的成本支出,則包括在非貨成本項目內。如學生在接受教育時所產生的精神成本及機會成本即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臺灣光復初期流通於臺灣的紙,由臺灣銀行發行,直至民國三十八年六月十五日公布新臺發行辦法,始有新、舊臺之分。今一般所稱臺是指新臺而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發行的紙。因多用楮皮製造的紙印成,故稱為「楮」。《宋史.卷四三六.儒林傳六.李道傳傳》:「道傳應詔言楮之換,官民如讎;鈔法之行,商賈疑怨,賦斂增加,軍將推剝,皆切中時病。」也稱為「楮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輔助本位貨進行交易而發行值小的貨。如目前政府規定的輔,為一元以下的貨。也稱為「補助貨」。
臆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幻想出來,無中生有的錢。在錢正史中根本沒有發行,而是由民間商人私鑄,純供把玩、收藏之用。盛行於清末民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獸皮和束帛。古時作為饋贈或聘享的禮物。《孟子.梁惠王下》:「事之以皮,不得免焉。」漢.趙岐.注:「皮,狐貉之裘;,繒帛之貨也。」
2.用皮革製成的貨。漢武帝時曾訂定白鹿皮為「皮」。《史記.卷三○.平準書》:「乃以白鹿皮方尺,緣以藻繢,為皮,直四十萬。王侯宗室朝覲聘享,必以皮薦璧,然后得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鎳製的錢,常用作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陪嫁的器具與財物。宋.釋文瑩《湘山野錄》卷下:「夫人如所誨,及笄,擇一婿亦頗良,具奩歸之,女範果堅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國的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