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纖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細小柔弱。《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柔橈嫚嫚,嫵媚纖弱。」也作「孅弱」。
不識一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是與士兵一同日曬雨淋,從不坐轎子的,因此對他產生不好的印象。又因幽州為安祿山之亂的發起地,人民向來強悍尚武,張弘靖想改善當地的民風,便毀壞安祿山的墳墓,此舉更引起當地人民的反感。他的兩個從官韋雍、張宗厚行為囂張跋扈,常吃喝玩樂直到深夜,喝醉酒還要大隊人馬護送他們回家,燭火照得整條街通亮。看到不滿意的事就亂罵大叫,還對士兵說:「現在天下太平,你們會拉弓射箭有什麼用?還不如去認識一個『丁』字來得有用!」因為「丁」字是很容易認識的字,如果連「丁」字都不認識,那就接近文盲了。所以這句話不但誇讚了自己,也取笑了長於武藝的兵士。使得士兵們相當地氣憤,對他們深惡痛絕。後來「目不識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
馬斯洛(A._Maslow)_需求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的很愛面子,或是很積極地用行動來讓別人認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虛榮所吸引。例如:利用暴力來證明自己的強悍、努力讀書讓自己成為醫生、律師來證明自己在這社會的存在和價值、富豪為了自己名利而賺錢,或是捐款。激勵措施:公開獎勵和表揚,強調工作任務的艱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頒發榮譽獎章、在公司刊物發表文章表揚、優秀員工光榮榜 自我實現需求最高層次的需求,包括針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項需求都能滿足,最高層次的需求方能相繼產生,是一種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等。缺乏自我實現需求的特徵:覺得自己的生...
鐵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披甲的戰馬。形容強悍勇猛的騎兵。《南齊書.卷四八.孔稚珪傳》:「一則鐵馬風馳,奮威沙漠。」宋.劉辰翁〈柳梢青.鐵馬蒙氈〉詞:「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也稱為「鐵騎」。
凶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凶狠強悍。[例]他理虧還罵人,真是凶悍。
凶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悍乖戾。《新唐書.卷一八六.顧彥朗傳》:「楊守亮忌壁州刺史王建凶暴,欲逐之。」宋.洪邁《夷堅丁志.卷九.要二逆報》:「姑蘇村民要二,以漁為業,凶暴不孝。」
精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明強悍。《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郭解傳》:「解為人短小精悍,不飲酒。」《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關西兵精悍,堅壁勿與戰。」
分路揚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分道揚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分道揚鑣」原作「分路揚鑣」。北魏時,有個名叫元志的人,不但是皇親國戚,還是當時首都洛陽的行政長官。他個性強悍,任何事都不輕易退讓。有一天,他乘座車走在路上,御史中尉李彪的座車也迎面而來。由於兩方都人馬眾多,一定要有一方退讓才能通過。照理說,官小的人要讓官大的人先走。而以官職來論,李彪是中央官員,元志只是地方首長,應該要禮讓。但元志個性強硬,加上是皇親國戚,硬是不肯讓步。雙方因此鬧得不可開交,決定去找皇上評理。李彪見了孝文帝說:「我是御史中尉,官比他大,區區一個洛陽市長怎麼可以這樣和我對抗呢?」元志反駁說:「我是國都所在的洛陽市長,洛陽城裡每個人都歸...
布農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布農族(Bunun)2 親族系統:父系社會3 分布4 拔齒5 巴西布布6 打耳祭7 關鍵字8 參考資料 布農族(Bunun)布農族具有團結互助的精神,性格強悍勇敢。(註一P.037) 親族系統:父系社會布農族以家族為單位,組織龐大,有些甚至七八十人同住在一個住屋裡。(註一P.037) 分布布農族分布在南投埔里以南知中央山脈,以玉山為中心,知本主山以北,南投、花蓮、高雄、台東等地都有其聚落,主要為大家族的型態,但也有小部落散居的情形。(註一P.028)(註二P.32) 拔齒布農族沒有正式的成年禮儀,其成年的代表及為...
一丁不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是與士兵一同日曬雨淋,從不坐轎子的,因此對他產生不好的印象。又因幽州為安祿山之亂的發起地,人民向來強悍尚武,張弘靖想改善當地的民風,便毀壞安祿山的墳墓,此舉更引起當地人民的反感。他的兩個從官韋雍、張宗厚行為囂張跋扈,常吃喝玩樂直到深夜,喝醉酒還要大隊人馬護送他們回家,燭火照得整條街通亮。看到不滿意的事就亂罵大叫,還對士兵說:「現在天下太平,你們會拉弓射箭有什麼用?還不如去認識一個『丁』字來得有用!」因為「丁」字是很容易認識的字,如果連「丁」字都不認識,那就接近文盲了。所以這句話不但誇讚了自己,也取笑了長於武藝的兵士。使得士兵們相當地氣憤,對他們深惡痛絕。後來「目不識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