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36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姿國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嘗聞公卿間多吟賞中書舍人3>李正封4>詩曰:「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上聞之,嗟賞移時。楊妃方恃恩寵,上笑謂賢妃曰:「□鏡臺前宜飲以一紫金盞酒,則正封之詩見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白居易〈山石榴花十二韻〉詩。 (2) 修己:程修己(?∼西元863),字敬立,唐冀州人。從周昉學畫數十年,傳其妙訣。並以畫藝獲召入宮,甚得恩寵。尤精山水、竹石、花鳥、人物。 (3) 中書舍人:職官名。中書省的屬官。西晉初設置,歷代名稱和職務不盡相同。唐時掌管詔令、侍從、宣旨和接納上奏文表等事。簡稱為「中書」。 (4) 李正封:西元771∼844,字中護,唐京兆人。憲宗元和二年進士,曾任中書...
沐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蒙受恩寵。《西湖佳話.六橋才跡》:「百姓賴此得免流散死亡之苦,感德沐恩,不可勝言。」
天香國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嘗聞公卿間多吟賞中書舍人3>李正封4>詩曰:「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上聞之,嗟賞移時。楊妃方恃恩寵,上笑謂賢妃曰:「□鏡臺前宜飲以一紫金盞酒,則正封之詩見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白居易〈山石榴花十二韻〉詩。 (2) 修己:程修己(?∼西元863),字敬立,唐冀州人。從周昉學畫數十年,傳其妙訣。並以畫藝獲召入宮,甚得恩寵。尤精山水、竹石、花鳥、人物。 (3) 中書舍人:職官名。中書省的屬官。西晉初設置,歷代名稱和職務不盡相同。唐時掌管詔令、侍從、宣旨和接納上奏文表等事。簡稱為「中書」。 (4) 李正封:西元771∼844,字中護,唐京兆人。憲宗元和二年進士,曾任中書...
消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享用。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量妾身怎生消受的陛下恩寵!」《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你新年新歲,也該把菩薩面前香燭點勤些!阿彌陀佛!受了十方的錢鈔,也要消受。」
榮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度的恩寵。《後漢書.卷一五.李通傳》:「通思欲避榮寵,以病上書乞身。」《三國演義》第二九回:「孫策驍勇,與項籍相似,朝廷宜外示榮寵,召還京師。」
國色天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嘗聞公卿間多吟賞中書舍人3>李正封4>詩曰:「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上聞之,嗟賞移時。楊妃方恃恩寵,上笑謂賢妃曰:「□鏡臺前宜飲以一紫金盞酒,則正封之詩見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白居易〈山石榴花十二韻〉詩。 (2) 修己:程修己(?∼西元863),字敬立,唐冀州人。從周昉學畫數十年,傳其妙訣。並以畫藝獲召入宮,甚得恩寵。尤精山水、竹石、花鳥、人物。 (3) 中書舍人:職官名。中書省的屬官。西晉初設置,歷代名稱和職務不盡相同。唐時掌管詔令、侍從、宣旨和接納上奏文表等事。簡稱為「中書」。 (4) 李正封:西元771∼844,字中護,唐京兆人。憲宗元和二年進士,曾任中書...
團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失歡失寵的人。參見「班姬詠扇」條。唐.李嶠〈倡婦行〉:「團扇辭恩寵,回文贈苦辛。」唐.李白〈懼讒〉詩:「行將泣團扇,戚戚愁人腸。」
康莊之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康莊大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康莊大道」原作「康莊之衢」。稷下,是春秋時齊國都城臨淄的稷門。齊國曾在此設稷下學宮,招攬文學游士數千人,成為戰國時的學術中心。齊威王時,為嘉許聚集於稷下講學議論的文學游士:淳于髡、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騶奭等人,任命為列大夫,並且為他們建築高大的屋宅、平坦暢達的大路,倍受尊重、恩寵。後來「康莊大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四通八達的大路。亦用來比喻光明的前途。出現「康莊大道」的書證如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答聶文蔚》:「譬之驅車,既已由於康莊大道之中,或時橫斜迂曲者,乃馬性未調,銜勒不齊之故。」
國豔天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嘗聞公卿間多吟賞中書舍人3>李正封4>詩曰:「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上聞之,嗟賞移時。楊妃方恃恩寵,上笑謂賢妃曰:「□鏡臺前宜飲以一紫金盞酒,則正封之詩見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白居易〈山石榴花十二韻〉詩。 (2) 修己:程修己(?∼西元863),字敬立,唐冀州人。從周昉學畫數十年,傳其妙訣。並以畫藝獲召入宮,甚得恩寵。尤精山水、竹石、花鳥、人物。 (3) 中書舍人:職官名。中書省的屬官。西晉初設置,歷代名稱和職務不盡相同。唐時掌管詔令、侍從、宣旨和接納上奏文表等事。簡稱為「中書」。 (4) 李正封:西元771∼844,字中護,唐京兆人。憲宗元和二年進士,曾任中書...
大道康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康莊大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康莊大道」原作「康莊之衢」。稷下,是春秋時齊國都城臨淄的稷門。齊國曾在此設稷下學宮,招攬文學游士數千人,成為戰國時的學術中心。齊威王時,為嘉許聚集於稷下講學議論的文學游士:淳于髡、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騶奭等人,任命為列大夫,並且為他們建築高大的屋宅、平坦暢達的大路,倍受尊重、恩寵。後來「康莊大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四通八達的大路。亦用來比喻光明的前途。出現「康莊大道」的書證如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答聶文蔚》:「譬之驅車,既已由於康莊大道之中,或時橫斜迂曲者,乃馬性未調,銜勒不齊之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