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0.20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悚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驚懼戰慄。《後漢書.卷六六.王允傳》:「卓怒,召將殺之,眾人悚慄,而戩辭貌自若。」《舊唐書.卷八五.徐有功傳》:「則天厲色詰之,左右莫不悚慄,有功神色不撓,爭之彌切。」
毛骨竦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害怕戰慄。《精忠岳傳》第六五回:「忽然一陣陰風,將燈球火把,盡皆吹滅。眾軍士毛骨竦然,烏天黑地,那裡去撈得,卻往四下裡去尋火。」也作「毛骨悚然」。
森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戰慄的樣子。《董西廂》卷二:「為首強人英武,見了早森森地怯懼。」
披荊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尚不敢過差,而況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測乎?誠冀以謹敕,遂自終始。見所示臣章,戰慄怖懼。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緣自陳。」詔報曰:「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六年春,異1>朝京師。引見,帝謂公卿曰:「是我起兵時主簿2>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4>。」既罷,使中黃門賜以珍寶、衣服、錢帛。詔曰:「倉卒無蔞亭豆粥,虖沱河麥飯,厚意久不報。」異稽首謝曰:「臣聞管仲謂桓公曰:『願君無忘射鉤,臣無忘檻車。』齊國賴之。臣今亦願國家無忘河北之難,小臣不敢忘巾車之恩。」 〔注解〕 (1) 異:馮異(?∼西元34),字公孫,漢潁川人。西漢末為王莽拒漢,後歸光武為...
怖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惶恐。《後漢書.卷一七.馮岑賈列傳.馮異》:「見所示臣章,戰慄怖懼。」三國蜀.李密〈陳情表〉:「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聲勢強大壯盛,可以撼動天。《三國演義》第八回:「哀號之聲震天,百官戰慄失箸。」《紅樓夢》第六四回:「只聽見裡面哭聲震天。」
跼天蹐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形容戒慎、恐懼的樣子。《三國志.卷五二.吳書.步騭傳》:「無罪無辜,橫受大刑,是以使民跼天蹐地,誰不戰慄?」《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感恩惟咎,五情震悼。跼天蹐地,若無所容。」也作「蹐地跼天」。
心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中戰慄恐懼。宋.陳亮《酌古論.孫權》:「諸侯觀之,心戰膽栗,始知將軍為真英雄,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正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天子之位。《史記.卷二五.律書》:「會呂氏之亂,功臣宗室共不羞恥,誤居正位,常戰戰慄慄,恐事之不終。」
震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驚懼戰慄。《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朕之不德,上累三光,震慄忉忉,痛心疾首。」南朝梁.江淹〈報袁叔明書〉:「至乃一說之奇,驚畏左右;一劍之功,震慄鄰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