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8.69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無所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一問三不知,一竅不通,茫然無知反義:見多識廣,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瞭如指掌辨似: 形音辨誤 同 「一無所知」及「一竅不通」都有完全不知道的意思。異 「一無所知」側重於對具體事實的不知情;「一竅不通」側重於心智方面的不通達。 一無所知 一竅不通 辨似例句 ○ ㄨ 你對他~,怎可放心讓他負責這些事? ㄨ ○ 他固執到~,簡直勸不了他。
吐氣揚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揚眉吐氣」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據《全唐文.卷三四八.李白》引)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幸願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1>,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2>,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3>耶? 〔注解〕 (1) 司命:本指掌管文運的文昌星,此指韓朝宗能獎勵文學,提拔後進,對當時文學之興盛,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 品題:評論人物,定其高下。 (3) 激昂青雲:震盪飛揚於青雲之上,比喻得志顯貴。青雲,比喻顯要的地位。
置身度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下,即使是竇融及魏囂,表面上奉光武帝為正朔,但多陽奉陰違,伺機而動。光武帝對局勢與各人的盤算是瞭如指掌,表面上不動聲色,私底下廣羅人才,爭取民心,以一統天下為其終極目標。並且發揮其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的長才,逐步將劉永,李憲,彭寵,張步等人一個個幹掉,不久,大將軍竇融眼看時勢所趨,便向光武帝輸誠,如此一來,便只剩下西州的魏囂及久據蜀中的公孫述了。於是,光武帝便派出使者來歙去拜會魏囂,勸他歸順,魏囂見光武帝兵強馬盛,雖不甘願,但也只好答應臣服,並把長子魏恂派到洛陽當人質,服侍光武帝。建武六年,光武帝平定了中原,環顧天下局勢...
襟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抱。唐.錢起〈朝元閣賦〉:「襟懷動植,指掌寰瀛。」唐.杜牧〈題池州弄水亭〉詩:「光潔疑可攬,欲以襟懷貯。」也作「襟抱」。
有效動力經營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的模式,強調「動力」(momentum)的觀念,教師能掌握全局,對於教室內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能瞭若指掌,一有狀況立即處理;教師也需有一心二用的能力,一邊進行教學一邊處理個別學生的不當行為,此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上要能順暢明快,不拖泥帶水,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減少紀律行為的產生,安排多樣化的作業且難易適中,以引起學生興趣,避免厭煩的情形發生。當學生不當行為發生時,教師對當事者採取的處理方式,會間接的影響到周遭的學生,產生漣漪效應,以達到懲一儆百之效(吳明隆,2009;張民杰,2007;郭明德,2001)。 (二)有效的班...
共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共同在一起做事。[例]我和他共事五年了,對於他處理事情的方式瞭若指掌
排難解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魯連笑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指為人解圍。《舊唐書.卷一七九.張濬傳》:「若能此際排難解紛,陳師鞠旅,共誅寇盜,迎奉鑾輿,則富貴功名,指掌可取。」清.李漁《意中緣》第二七齣:「況且排難解紛是我輩的常事,何足為奇?」也作「排患解紛」。
當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居要位。指掌握政權的人。《魏書.卷七七.列傳.高崇》:「古人有言,罰一人當取千萬人懼,豺狼當道,不問狐狸。」《儒林外史》第一○回:「晚生只是個直言,並不肯阿諛趨奉,所以這些當道大人,俱蒙相愛。」
海洋的內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船隊)、航海(海運)業、艦隊、船隻、水兵、海軍…等,其所指的是人們與海洋互動而產生的各種事物。由此可指掌握「海洋」的意涵包含了’兩個主要面向:一是指自然之物,另一是指人為的事物。也就是說,「海洋」不只是指稱自然存在的海洋,而且也包含人們與自然存在的海洋互動之後,所衍生出的各種海洋事物及事務。有關「自然界中存在的海洋」,如海水、海浪、海魚、海藻、海島、海鳥…等,這些屬於「自然海洋」的範疇,人們透過自然科學研究的途徑來認識它。在「人們意識中存在的海洋」乃是人們與自然海洋互動之後,存留在人們心中的海洋,是經由個人經驗後的主觀認...
喉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借指掌握機要,負責傳達國君命令的重要官員。今指代言人。[例]民意代表是人民的喉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