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3.06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全國教育計畫〕(法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蘭(J.M. Rolland de la Platière, 1734~1793)為法國人,律師出身,但是他卻喜愛從事教育活動的推廣。一七六八年時,羅蘭擔任巴黎議會議長,提出著名的〔全國教育計畫〕。他建議以公共教育制度,來取代當時由法國耶穌會及基督學校兄弟會(The Brothers of the Christian Schools)所設立的教會學校。羅蘭以為教育應該普及於全民,而學校管理權則應由政府設置專門機構負責。羅蘭建議設立師資養成機構,以培育教師;並建議設立一所中央大學,其他各大學則隸屬於其下,以避免大學無人管理。羅蘭為一法國民族主義的教育家,極力主張教育應多關注法國語文及法國歷...
路德的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是西方宗教改革時期領導新教成功的風雲人物,也是開創德國國家教育制度的一大功臣,更是開拓西洋小學制度化與國民教育普及化的先驅思想家。路德以宗教理想來推展教育計畫,在西洋教育發展史上,獨樹一格。以其教育思想與計畫而言,在教育發展導向上,他主張新教學校教育的要旨,在於推展理性的、人文的宗教教育;在教育制度上,他構設一套國家教育的藍圖。因此,路德的教育計畫遠見,持人文宗教觀與國家教育觀,可以說深具理想的創見。
  路德是以研究聖奧古斯丁(Saint Augustine, 354~430)學說聞名的修士,他發現舊教神本宗教信仰的...
朱利安的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利安的教育計畫,係指朱利安(Julian the Apostate, 332~363)即位後所推行的種種教育措施。朱利安是四世紀時的羅馬皇帝,由於他在西元三六一年即帝位後,拒絕將基督教視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並且決心重建異教主義(paganism),因而被歷史學者稱為「叛教者」(the apostate)。朱利安雖然出身於基督教家庭,但卻對於異教學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他曾醉心於文學及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m)的研習,加上他的一些親友因研讀異教學術致死,更加深了他叛教的決心。朱利安此種反對基督教的傾向,在他即位後不久便顯現出來;雖然表面上他採取了信仰自由與宗教寬容的政策,但實際上...
蒙特梭利的幼兒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為著名的義大利特殊教育先驅。十二歲時,她隨家人遷居羅馬;一八九四年,畢業於羅馬大學,成為義大利第一位女性醫學博士;一九○四年,擔任羅馬大學人類學教授。一九一二年後,蒙特梭利積極提倡科學的教育學(scientific pedagogy)。蒙特梭利的教育理論是建立在她的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人類學及醫學知識的基礎上。她以為兒童本性上有著極大的驅使力,使兒童去認識、去比較、去分類、去判斷外界的種種事物。兒童內在有著永不歇止的好奇心,熱衷於外界的探索,尋求自我的自主性。一切的兒童教育活動,莫不是引領兒童進入成人社會的文化。然而,兒...
  聯邦德國在文化與教育上採取各邦分權制以致影響全國教育政策的統一與協調,於是聯邦議會於一九六九年五月十二日公布了[憲法]第九十一條b項的修正案。根據該項規定,教育計畫和科研的促進是屬於聯邦共同的任務。有了這個基礎,聯邦與各邦於一九七○年簽訂了一項有關設立教育計畫委員會的協定。一九七一年他們促成了教育模型試驗互相協調的基準協議。到了一九七五年更擴充到促進共同研究的模型試驗。
  聯合教育計畫委員會也像各邦教育廳長常設會議一樣是協調各邦教育政策的機構,其中聯邦政府當然也參與其事。在東、西德統一後,十六邦各派代表一人,聯邦政府派代表八人,卻擁有十六個投票權。聯合教育計畫委員會在投票時必須...
拉提克的國家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提克(Wolfgang Ratke,1571~1635)是西洋啟蒙運動時期日耳曼一位相當出色的語言學家,精通希伯來、阿拉伯、拉丁及希臘等語文,既能說又能寫;他亦是一位對國家教育改革積極投注的神學家,其所著〔新方法〕(New Method)曾提出統一的國家教育改革計畫。拉氏對學校教育發展與改進計畫之推動,不但積極投注,而且全力以赴;惜因缺乏辦學的行政經驗,以致所設立的實驗學校,為時短暫,使歷時一年半便告終結。雖然如此,拉氏的教育改革理念及其〔新方法〕的教育訓練原理,開創新教學法的途徑,在德國近代教育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拉氏生於日耳曼的威爾斯特(Wilster),於接受漢堡...
澳洲科學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澳洲科學教育計畫」是由包括澳洲之聯邦政府與數個州政府共同資助,在一九六九到一九七四年間推動的一項研究計畫,其目的在發展初級中等學校(七年級到十年級)之科學課程。由此計畫發展之課程即以「澳洲科學教育計畫」為名,教材出版之兩年內,據調查已有三分之二澳洲學校採用,此亦為澳洲的第二項全國性的科學課程。
  此課程含四十個單元,其中包括:人類;男與女;人與地;地球的土壤;食物;信號;皮膚與衣服;人口有多少;人類機械;海岸;交通;太陽能等,每個單元之教學期間約為一個月。
  此課程之說明資料曾列舉「澳洲科學教育計畫」的五個特徵如下:
  1.以環境為主體進行包括科學學科...
密爾頓的學校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密爾頓(John Milton, 1608~1674)是英國的詩人及人道主義者;一六四四年出版〔教育論文〕(Tractate on Education)一書,企圖以教育改革做為當時不當政治解決的途徑。
  〔教育論文〕首先對於當時宗教改革後教育之目標,作一番論述;接著指出現行教育缺失,並提出名門望族子弟完善而豐富之教育計畫。密爾頓提出的是一種百科全書式的學習計畫:男童在十二至二十一歲時全部的教育均在「學苑」(或稱書院,Academy)完成。第一年,即十二歲時,學童應學習拉丁文法、算術、幾何,並閱讀簡單的拉丁文及希臘文;在接下來的三、四年內,則須精通希臘文,並研習農學、地理、物理、...
查德利茨國家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查德利茨國家教育計畫,是十八世紀末普魯士(Prussia)的宗教及教育部長查德利茨(B. von Zedlitz, 1729~1812)男爵所提出的計畫;旨在加強國家對教育事務的控制。在此之前,教會對教育事務有很大的控制權,菲特烈二世(Friedrich II, 1712~1786)繼位後,遂逐步開始加強國家的控制。一七六三年四月下令,由任職於教會柏林公會(Berlin Consistory)的赫克爾(Johann Julius Hecker, 1707~1768)草擬完成,並於一七六三年九月二十三日頒布。該法規為普魯士最初的普通學校法規,亦是實施初等教育的基礎。菲特烈威廉二世(Fried...
〔國際環境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聯合國於一九七二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召開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與會人員深感如果人類以現有的步調繼續破壞環境,整個環境系統將會崩潰。在會中發表的宣言稱:「為了現在及未來的世代子孫,保護和改進環境已成為人類的主要目標」,並建議聯合國及早制訂國際環境教育計畫,教導各國公民管理和控制他們的環境。
  聯合國文教組織(UNESCO)於一九七五年實施國際環境教育計畫,其目標如下:(1)發展國際環境教育所需之協調、設計與規劃;(2)經由協調與研究,對環境教育的各種問題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