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3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原本依附順從的立場,變為敵對的關係。[例]三國時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終於使他心悅誠服,不再反叛。
撒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教中稱魔鬼為「撒旦」,原指反抗上帝而誘人犯罪的惡魔,他是善的仇敵,是上帝和人類的敵對者。§英satan[例]在基督教裡,撒旦是魔鬼的化身,是黑暗的代表。
宿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久以來處於敵對位置的人。如:「為了消滅宿敵,兩國戰況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鬥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打擊敵對分子的手段。[例]階級鬥爭
仇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敵對而產生的憎恨。唐.韓愈、孟郊〈城南聯句〉:「一笑釋仇恨,百金交弟兄。」《紅樓夢》第六一回:「沒的結些小人仇恨,使人含怨。」
纏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空中戰鬥之一種。指兩敵對戰機彼此運用高難度技巧,相互追逐攻擊的過程。
朝楚暮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朝秦暮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海陵集序〉是晁補之重要的文論之一,其中「朝秦而莫楚」句,源於戰國時秦、楚為兩個敵對的大國,地處兩者間的韓、趙、魏等弱小國家,為了在夾縫中求生存,立場搖擺,一下以秦國為侍奉的對象,一下又依附於楚國。當時的說客策士,也沒有尊君愛國的觀念,為了自身的利益,在各國間遊走不定。晁補之認為這樣的風氣,連帶的影響了當代文風,戰國時的文人,不像春秋時代文人那樣具有以尊君愛民為職志的胸懷,因此文章不再富含義理,而且出現許多誇大虛浮的部分。但雖如此,因為距離夏、商、周及春秋時代未遠,整體看來,戰國時代的文章仍是值得欣賞。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
友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仇恨、憎恨、敵對
叛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脫離原來的組織或集團而採取敵對的行動。如:「敵方軍隊已叛變了。」《清史稿.卷二四.德宗本紀二》:「癸卯,廣西巡勇叛變,戕殺統將,張人駿督剿之。」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敵對雙方見面時,仇視、憤怒的情緒格外高漲。《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四八回:「自古道:『恩人相見,分外眼清,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