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曾祖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稱祖父的母親。宋.洪邁《容齋四筆.卷三.曾太皇太后》:「唐德宗即位,訪求其母沈太后,歷順宗及憲宗,時為曾祖母,故稱為曾太皇太后,蓋別於祖母也。」也稱為「曾祖王母」。
|
曾祖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稱祖父的父親。如:「我們家從曾祖父起便遷居於此,務農為生。」
|
可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愛。《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四.醜女緣起》:「王郎見妻端正,指手喜歡,道數聲可曾。」也作「可憎」。
是否、曾否。元.無名氏《看錢奴》第四折:「滿口假悲慈,可曾有半文兒布施。」
|
曾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稱祖父的父親。唐.韓愈〈息國夫人墓誌銘〉:「夫人曾祖某,綏州刺史。」也稱為「曾父」、「曾大父」、「曾祖王父」。
|
曾著賣糖君子哄,如今不信口甜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曾經吃虧上當,從此不再輕易相信他人的花言巧語。《西遊記》第七二回:「那些妖聞此言,魂飛魄散,就在水中跪拜道:『望老爺方便方便!我等有眼無珠,誤捉了你師父,雖然吊在那裡,不曾敢加刑受苦。望慈悲饒了我的性命,情願貼些盤費,送你師父往西天去也。』八戒搖手道:『莫說這話!俗語說得好:「曾著賣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是便築一鈀,各人走路!』」
|
梅曾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觀點4 評價 生平梅曾亮(1786~1865),原名曾蔭,字伯言,又字葛君,江蘇上元(今南京)人,祖籍安徽宣城,曾祖時移籍江蘇。他生長於一個頗有文化氛圍的詩書家庭,其祖輩為著名數學家梅文鼎,其父梅衝,飽學詩書,嘉慶五年(1800)中舉,母親侯芝親自改訂過彈詞《再生緣》。道光二年(1822)進士授知縣不就,援例為戶部郎中道光二十九年告歸,主揚州書院講席。...
|
錢曾(1629-170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錢曾,字遵王,自號也是翁、貫花道人、籛後人、述古主人。江蘇常熟人。生於明思宗崇禎2年(1629),卒於清聖祖康熙41年(1702),享年74歲。
曾在綺繻紈袴之間,而能以問學自勵。弱冠從族曾祖謙益遊,頗得其詩學。自著詩集有〔懷園集〕(又名〔筆雲集〕)、〔交蘆言怨集〕、〔判春集〕、〔奚囊集〕、〔今吾集〕、〔夙興草堂集〕、〔鶯花集〕等7種,今皆不傳,僅散見於諸家詩輯之中。 曾酷嗜典籍,自謂竭其畢生心力,「食不重味,衣不完采,摒擋家資,悉藏典籍中。」其藏書除承父裔肅餘業,並獲謙益舉絳雲樓燼餘諸書相贈外,本身更次第訪求,借校傳鈔,廣事增益,所藏遂為吳中一時之冠。康熙5、... |
盧見曾(1690-1768)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盧見曾,清代藏書家,字抱孫(一作抱經),號澹園,又號雅雨山人。德州人(今山東省德州市)。生於康熙29年(1690),生而穎異,年15補博士弟子員。50年舉於鄉,60年,中禮部試,賜進士出身。雍正元年(1723),選四川洪雅知縣。其地處荒辟,見曾至以興學造士為先,設雅江書院,後丁父憂,歸里。服滿,補蒙城知縣,旋授六安州知州,建賡颺書院。歷知毫川、廬州府、鳳陽府、穎州府等,所至興水利,除積弊,民咸稱頌。乾隆元年(1736),任兩淮鹽運使。9年,調直隸知州,期年改永平知府。建「敬勝畫院」。11年,再任兩淮監運使。於揚州補修安定書院。生平獎掖後進,不遺餘力。又喜收藏古書,選其中精要罕見之本,刊成〔...
|
曾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72~1935)字太樸,後改孟樸,筆名東亞病夫,江蘇常熟人,為近代小說家。通法文,光緒三十年(西元1904)創辦小說林書社,以筆名東亞病夫撰小說《孽海花》,名噪一時。著有《推十合一室文存》、《法國文學史大綱》、《補後漢書藝文志并考證》及小說《魯男子》等;譯有雨果、莫里哀、左拉之小說多種。
|
得未曾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來不曾有過。唐.萬齊融〈阿育王寺常住田碑〉:「何寶塔之莊嚴,得未曾有。」也作「得未嘗有」。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