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鼻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尾柄部有二個盾狀骨板,各有一個龍骨突。頭小,頭背弧形,隨著成長,成魚在前頭部無角狀突起,亦無瘤狀突起。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齒,齒稍側扁且尖銳,兩側或有鋸狀齒。背鰭及臀鰭硬尖銳,分別具VI及II,各鰭條皆不延長;尾鰭截平或內凹,上下葉不延長。體背側褐色至藍灰色,體腹側黃色;鰓膜暗褐色;25公分以上之成魚,舌黑色。一般體側無任何斑紋,雄魚或許在頭部上部具有淡藍色斑塊,而體側前部另具有一些淡藍色橫帶或斑點。前鰓蓋骨及鰓蓋骨的邊緣為土黃色至暗褐色。尾鰭淺藍色或稍暗,末端具黃色緣。
岡上肌;上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學名詞。位於三角肌下方,輔助外展上臂。起始於上窩和上肌膜內面,終止於肱骨大結節上部,其作用為輔助肱骨外轉。
披荊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克服種種困難。元.無名氏《鳴鳳記》第六齣:「況此河套一方,沃野千里。我祖宗披荊帶,開創何難。」也作「披荊斬」。
滿地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處充滿荊草刺。《三國演義》第三回:「陳留王曰:『此間不可久戀,須別尋活路。』於是二人以衣相結,爬上岸邊。滿地荊,黑暗之中,不見行路。」
何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 1919)
體延長,圓而略側扁;頭尖;腹圓;鬚兩對,頜鬚略長於吻鬚;體背灰青色,腹部略淡;各鰭略帶粉紅色;一般體重約1公斤,而最大可達10餘公斤重。
曾文溪、高屏溪、花蓮溪、秀姑鑾溪、卑南溪。
棲息河川中下層,水流稍急且河底有礫石之河段。以水生昆蟲、小魚、蝦、藻、植物碎屑等為生的雜食性魚類。
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鯉目(Order Cypriniformes)
骨鰾首目(Superorder Ostariophysi)
耳鰾系(Series Otophysi)
鯉科(Family Cyprinidae),Carps or Minnows
三槐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代宮庭外植有槐樹和樹,天子會見群臣時,三公面向三槐而立,群臣立於左右九之下。《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灋。左九,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後。右九,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後。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眾庶在其後。」後用以比喻三公九卿。《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誠恐陛下日月之明有所不照,四聰之聽有所不聞,乞下臣章,咨之群賢,使三槐九議臣罪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晉國產美玉的地方。後用以代指美玉。北周.庾信〈謹贈司寇淮南公〉詩:「虢亡垂返,齊平寶鼎歸。」唐.元稹〈出門行〉:「白珩無顏色,垂有瑕累。」
呂宋海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細腕海星,英名Luzon sea star, Orange starfish, Red starfish。身體表面密生許多細小的刺突起,顏色隨各 棲息地變異大,大都呈紅棕色、橘紅色、黃棕色、黑褐色、橄欖綠色,且常散生許多細小的黑點。體盤小,腕足呈指狀,末端微尖,長約8公分,長短常不一致,有4至7隻,通常為5至6隻,常呈黑褐色。身體包覆著一層厚厚的皮膚,體盤及腕密生短。反口面的骨板形狀和大小多變,結合成圓形或不規則的網目狀;每個網目中有皮鰓4至8個。由骨板連合成的結節上各有一小形鈍。篩板1至3個。上緣板和下緣板均不明顯,且無腹側板。靠近步帶溝的一行板,即其下緣板,板上生有一行排列較規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高而側扁,體呈橢圓形,背緣隆起,腹緣圓鈍。頭中大,前端尖。口端位;上下頜約等長;上頜前端具圓錐齒2-3對,兩側具臼齒4-5列,下頜前端具圓錐齒2-3對,兩側具臼齒3列;鋤骨、腭骨及舌面皆無齒。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基底被鱗;側線完整,側線至硬背鰭基底之間有5.5列鱗。背鰭單一,硬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強,第IV或V最長;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第II強大;胸鰭中長,長於腹鰭;尾鰭叉形。體灰黑色而且銀色光澤,有若干不太明顯之暗褐色橫帶;側線起點近主鰓蓋上角及胸鰭腋部各一黑點。除胸鰭為橘黃色外,其餘各鰭均為暗灰褐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atimeria chalumnae (Smith, 1939)
體延長;吻端位;體褐色具白斑;體型大可達2公尺。
南非、馬達加斯加、印尼。
喜群居岩洞為卵胎生魚類是七、八千萬年前活存至今的古代魚類,也就是活化石魚類,於1938年在南非被發現,最近亦在印尼採獲。
具學術研究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肉鰭魚綱(Class Sarc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魚亞綱(Subclass Coelacanthimorpha)
魚目(Order Coelacanthiformes)
魚科(Family Coelacanthidae)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