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相憐同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胡馬望北風而立,越鷰向日而熙,誰不愛其所近,悲其所思者乎?」被離曰:「君之言外也,豈有內意,以決疑乎?」子胥曰:「吾不見也。」被離曰:「吾觀喜之為人,鷹視虎步,專功擅殺之性,不可親也。」子胥不然其言,與之俱事吳王。 〔注解〕 (1) 同憂相救:有相同憂戚的人互相救助。見「同憂相救」。 (2) 瀨:沙或石上淺而急的流水。
一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1)指一口氣的時間。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2)指心念活動最短的時間。《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
腦力服務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幫人構思、企劃、設計、解決疑難等動腦,而非勞力性質的服務業。如顧問人員、設計人員、律師、電腦程式設計師、教師等行業。
彭紹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允初,號尺木,又號知歸子及二林居士,際清是他受菩薩戒的法名。江蘇長洲縣人。清代著名的居士。乾隆三十四年進士及第,授縣官,辭不就。因結識羅有高與閱讀明朝高僧紫柏的全集,受到感動而歸心佛法,尤深信淨土。他在淨土教義上除蓮池外,最推重省庵。平日常閉關念佛,發願迴向。著有《一行居士集》、《居士傳》、《阿彌陀經約論》、《一乘決疑論》等。對清代淨土信仰的推展有重要的影響。
參話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禪宗的修行方法。修行者集中精神對一字或一句話不斷的思索窮究,以達到開悟的目的。《參禪決疑集》:「雖參話頭多眾不同,而於起疑處無二用心。」
大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答天子的詢問或策問。《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桓公決疑於管仲,寡人決疑於君。仲舒對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對。』」
微文深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繁苛的法律條文,使人入罪。《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減宣傳》:「使治主父偃及治淮南反獄,所以微文深詆,殺者甚眾,稱為敢決疑。」
持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執法。如:「持法公正」、「持法森嚴」。《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黃霸》:「在民間時知百姓苦吏急也,聞霸持法平,召以為廷尉正,數決疑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