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296.8807 ms
共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伐異黨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黨同伐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黨同伐異」意思是結合同黨,攻擊異己,原指學術上派別之間的鬥爭。漢初採黃老治術,主張無為和崇尚自然等政治思想,但自漢武帝劉徹執政後,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一時間儒學興盛起來,學者經常聚集討論,以致宣帝時召集諸儒在石渠閣講論六藝。在評議《公羊》、《穀梁》時產生分歧,引發爭論,以致有「黨同伐異之說」。也就是觀點相同的人結為同黨,攻擊觀點和自己不同的。後來「黨同伐異」演變為成語,用來泛指一切團體之間的鬥爭。
|
見利忘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孝文: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酈寄:漢朝人,字況,生卒年不詳。
|
昧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孝文: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酈寄:漢朝人,字況,生卒年不詳。
|
劉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156~前87)漢景帝之子,十六歲即位,為漢代第六位皇帝。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樂府,集民歌;採司馬遷等人之議,修改曆法,以正月為歲首。財經方面,採桑弘羊之法,收鹽稅,鐵、酒公賣,統一貨幣為五銖錢,實行平準與均輸法,使國庫大增,社會繁榮。武功方面,武帝改漢初以來對匈奴和親納幣的消極政策,積極用兵。一面派張騫通西域,一面派衛青、霍去病等人征討匈奴、南越、西南夷及朝鮮,擴增版圖。其時東西文化交流,南海商務繁盛。在位五十四年崩,享年七十歲。廟號武帝。
|
千里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景帝之子,十六歲即位,為漢代第六位皇帝。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樂府,集民歌;採司馬遷等人之議,修改曆法,以正月為歲首。財經方面,採桑弘羊之法,收鹽稅,鐵、酒公賣,統一貨幣為五銖錢,實行平準與均輸法,使國庫大增,社會繁榮。武功方面,武帝改漢初以來對匈奴和親納幣的消極政策,積極用兵。一面派張騫通西域,一面派衛青、霍去病等人征討匈奴、南越、西南夷及朝鮮,擴增版圖。其時東西文化交流,南海商務繁盛。在位五十四年崩,享年七十歲。廟號武帝。
(2) 攘:排逐。
(3) 四夷: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總稱。
(4) 廣土斥境:擴大疆域。
...
|
好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孝文: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酈寄:漢朝人,字況,生卒年不詳。
|
稽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用卜筮來考正有疑問的事情。後泛指稽考疑問。《書經.洪範》:「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夫動先擬議,明用稽疑,所以敬慎群務,弛張治術。」
|
汗出沾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孝文皇帝:漢文帝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勃:周勃(?∼西元169),西漢沛縣人。秦末跟隨劉邦起義,屢立軍功,封絳侯。後平呂氏之亂,迎文帝即位,拜右丞相,卒諡武。
(3) 決獄:判決獄訟。
(4) 錢穀出入:賦稅收支。錢穀,賦稅。
|
漢文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前202~前157)名恆,在位二十三年(前108~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
洽背汗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孝文皇帝:漢文帝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勃:周勃(?∼西元169),西漢沛縣人。秦末跟隨劉邦起義,屢立軍功,封絳侯。後平呂氏之亂,迎文帝即位,拜右丞相,卒諡武。
(3) 決獄:判決獄訟。
(4) 錢穀出入:賦稅收支。錢穀,賦稅。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