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貨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肩挑擔子,手搖小鼓,沿街叫賣日常用品的小販。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我這隔壁有個王貨郎,他如今去汴梁做買賣。」《水滸傳》第七四回:「扮做山東貨郎,腰裡插著一把串鼓兒,挑一條高肩雜貨擔子。」也稱為「貨郎擔兒」、「貨郎兒」。
嘶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盡氣力喊叫。如:「他靠沿街嘶喊,兜售雜貨為生。」《三國演義》第九回:「又行不到十里,那馬咆哮嘶喊,掣斷轡頭。」
報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出聲音,使人知道已經天亮,通常指禽類的啼鳴或鐘鼓之聲。如:「一聽到公雞報曉,我便起身準備全家人的早餐。」唐.李紳〈憶春日太液池亭候對〉詩:「宮鶯報曉瑞煙開,三島靈禽拂水迴。」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三.天曉諸人出市》:「每日交四更,諸山寺觀已鳴鐘,菴舍行者頭陀,打鐵板兒或木魚兒沿街報曉,各分地方。」
謝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選人在選舉結束後對於選民的賜票表示謝意所做的動作。如:「他在得知當選市議員後,立即發動人手沿街謝票。」
搠筆巡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貧窮的文人沿街賣文。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三折:「老員外怕你因貪富貴,不肯進取功名,佯為遣趕,破窯中搠筆巡街。」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則問那映雪的書生安在,便是凍蘇秦也怎生去搠筆巡街!」
響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鈴噹。如:「他搖著響鈴,沿街叫賣。」
數來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北方各地的曲藝。由一人或兩人手執竹板或繫以銅鈴的牛髀骨一邊打拍,一邊說唱。最初藝人沿街說唱,都是見景生情,即興編詞。後進入小型劇場演出,說唱內容方面有所變化,部分藝人演唱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
那卡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沿街賣唱。為日語ながし的音譯。如:「臺灣現在流行唱那卡西,事實上就是抱著手風琴走唱的意思。」
香榭里大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國巴黎凱旋門至康科德廣場的中心街道。寬達一百二十四公尺,沿街多為珠寶店、服裝店等高級商店以及劇院、餐廳等。
貨郎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肩挑擔子,手搖小鼓,沿街叫賣日常用品的小販。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二折:「等那貨郎兒過來,你買些胭脂粉擦擦臉。」也稱為「貨郎」、「貨郎擔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