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為「帝」。《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那時諸侯皆已順從,獨蚩尤共著帝侵暴諸侯,不服王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248~1320)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南宋詞人,家臨安,是張俊的裔孫。宋亡,潛跡不仕,縱遊浙江東西,落拓以終。著有《山中白雲詞》、《詞源》等。
附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依附權勢。《宋史.卷二九九.李垂傳》:「焉能趨附熱,看人眉捷,以冀推輓乎?」《醒世恆言.卷二十五.獨孤生歸途鬧夢》:「止有白長吉一味趨附熱,說妹子是窮骨頭,要跟恁樣餓莩,壞他體面。」也作「趨附勢」。
脛骨疲勞性骨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醫學名詞。內踝上方10cm脛骨後內側,用手指壓會激痛,是此傷害的特徵。足部力量不足或膝反屈的舞者較容易發生。因跑、跳著地力量的衝擊,以及踢等動作,增加附著於小腿肚上肌膜的過度負擔,或肌膜被強行伸展而引起疼痛。也可能因舞者小腿肌力不均而引起。例如舞者習慣使用小腿度伸展足部(足背屈),導致脛骨前方肌肉因較弱,而容易引起此種傷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漢代以火德王,故稱為「漢」。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自漢中葉,厥突漸異。」唐.李白〈天長節度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漢之風。」
2.傳說帝為漢族祖先,故稱中國或漢民族為「漢」。唐.元宗〈封東光公主制〉:「漢盛禮,蕃國是和。」
腮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一種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患病部位常在耳下的腮腺,發病時先發燒,隨後臉部耳下區域腮腺會浮腫、疼痛。俗稱為「豬頭肥」、「豬頭皮」。通常七到十天內不需要特殊治療就會自然消腫。五到十歲的小孩最易感染,而患過一次就終身免疫。成人若染上,有時會併發睪丸、卵巢或腦膜等。
奉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依附權勢。《紅樓夢》第一○七回:「且說外面這些趨奉勢的親戚朋友,先前賈宅有事都遠避不來,今見賈政襲職,知聖眷尚好,大家都來賀喜。」也作「趨附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洪秋(1902~1980),本名槱,字秋,筆名芸蘇,後改以字行。原籍福建省同安縣,出生於臺灣省彰化縣鹿港鎮。幼年由父親授課,誦讀經史。
  一九一五年,因受康有為、梁啟超等之維新思想影響,嚮往新知識。其父雖禁止他就讀日本學校,唯他深知在臺灣若不精通日文,將無法汲取新學,所以瞞著父親,在外勤修日文,並購置小、中學各科課本在家自修,前後達三年。一九一八年初,利用參加徵文所獲獎金及其他款項,赴日本求學,先後補習英文及數學各三個月,於暑期考進荏原中學,插班就讀三年級下學期。迄讀完四年級,已無餘款,乃輟學回到臺灣。在故鄉又新學會注音符號(時稱注音字母),藉以學習國語,並向上海商務印書館...
氣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病名。氣管、支氣管樹黏膜發的疾病。早期症狀有胸骨下悶緊、發抖、鼻、喉嚨痛、肌肉痛、背痛及輕微發燒。晚期症狀為咳嗽,易受刺激、黏痰,最後變成濃痰。常發生在冬季,預防方法為迅速治療上呼吸道感染。
脛骨粗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醫學名詞。是膝蓋韌帶附著脛骨部骨端症之一。因股四頭肌肌腱與膝蓋骨相接,而膝蓋骨韌帶附著於脛骨粗隆。生長發育期約十∼十五歲的青少年,正當生長發育年齡,脛骨骨端開始骨化,構造上最弱,如果此期股四頭肌被過度強烈牽引,膝蓋骨往上拉,引起膝蓋骨上下疼痛,嚴重時會引起裂離性骨折,傷害發生時,通常以冰敷和按摩,或加強股四頭肌的伸展運動。男性比女性發生率高。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