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謙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虛和順。《晉書.卷一一七.姚興載記上》:「殷湯、夏禹德冠百王,然猶順守謙沖,未居崇極,況朕寡昧,安可以處之哉!」《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謙沖無我,廣山海之度,恢天地之心,此而不言,臣則有負。」
磔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1)形容鳥鳴聲。宋.蘇軾〈往富陽新城李節推先行三日留風水洞見待〉詩:「春山磔磔鳴春禽,此間不可無我吟。」(2)形容琴聲。宋.蘇軾〈遊桓山會者十人以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為韻得澤字〉詩:「彈琴石室中,幽響清磔磔。」
印象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九世紀中期後半的法國畫派之一。此一畫派的畫家普遍贊成藝術的根本目的是以客觀、科學、無我的精神,記錄自然的剎那現象。其畫家以莫內為先驅,另有馬奈、雷諾瓦、特嘉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恐懼。《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子無我迋,不幸而後亡。」
相輔而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輔助、配合,以完成某種事物。《黃繡球》第七回:「有你的勇猛進取,就不能無我的審慎周詳,這就叫做相輔而成。」也作「相輔相成」。
三解脫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稱空、無相、無願三種修行方法。空是無我,也沒屬於我的客體;無相是對一切都不想、不念;無願是對生死輪迴不生願求。修行者對三者可由禪思入定,而證悟解脫。《大智度論》卷二○:「摩訶衍義中是三解脫門緣諸法實相,以是三解脫門觀世間即是涅槃。」也作「三昧」、「三空」、「三解脫」、「三治」。
心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摒除雜念而達到無我的境地。《列子.湯問》:「同齋三月,心死形廢,徐以神視。」
正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八正道的第七支。謂隨時都清楚地知道當下的心念。《中阿含經》卷一○:「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護諸根。」
人己一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對己一律同等看待。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二:「蓋己為侍從臺諫,則能攻宰相之失;己為宰相,則能受侍從臺諫之攻。此正無意無我,人己一視之道。」
壽者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上指眾生死後,會在六道中投生的概念。《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眾生相,無人相,無壽者相。」今多用以稱老人的容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