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0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方昌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槁木死灰,與天下為嬰兒而後為至治之極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陸佃〈太學策問〉、宋.周《清波雜志.卷一》。 (2) 豪猾:指強橫狡猾不守法度的人。 (3) 虜人:對敵人輕蔑的稱呼。〔參考資料〕 ■宋.陸佃〈太學策問〉(據《陶山集.卷九.策問》引)大學之道,方興未艾也,士之來學者,蓋已千數。 ■宋.周《清波雜志.卷一》既得其說,竊惟主上孝奉三宮,十年一講盛禮,鴻恩錫類,方興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庶幾名器增重,不致冒濫,人得以為榮。
心愜意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滿意足」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初,甄豐、劉歆、王舜為莽腹心,倡導在位,褒揚功德;「安漢」、「宰衡」之號及封莽母、兩子、兄子,皆豐等所共謀,而豐、舜、歆亦受其賜,並富貴矣,非復欲令莽居攝也。居攝之萌,出於泉陵侯劉慶、前光謝囂、長安令田終術。莽1>羽翼已成2>,意欲稱攝3>。豐4>等承順其意,莽輒復封舜5>、歆6>兩子及豐孫。豐等爵位已盛,心意既滿,又實畏漢宗室、天下豪桀。而疏遠欲進者,並作符命,莽遂據以即真,舜、歆內懼而已。 〔注解〕 (1) 莽:王莽(西元前45∼西元23),字巨君,漢東平陵(今山東歷城縣東)人。孝元皇后的姪兒。先為大司馬,以恭儉收人望...
豪奪巧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巧取豪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巧取豪奪」原作「巧偷豪奪」。米黻,即米芾(音ㄈㄨˊ),字元章,宋襄陽人。舉止顛狂,故世稱為「米顛」。為文奇險,妙於翰墨,畫山水人物,自成一家。愛金石古器,尤愛奇山,世有「元章拜石」之語。據周《清波雜志》卷五記載,米芾十分喜愛古書畫,曾經向人借古畫臨摹,等臨摹好了,再和真品一起送回去,讓古畫的主人從中挑出真品,主人往往分辨不出來,他於是用這種巧妙騙取的手段,得到了許多古書畫。《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愷之》中提到東晉桓玄也喜歡收集古書名畫。有一次,顧愷之將畫裝在箱子裡彌封後寄給他,他收到後偷了裡面的畫,再將箱子恢復原狀,寄還給顧愷之。顧愷之發現畫...
百丈懷海禪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種種規定,此即所謂《百丈清規》。但該書在宋時就失傳了,別行宗賾所編《禪苑清規》。元代朝廷令百丈山德重編,至元元年 (1335) 頒行,書名《敕修百丈清規》,八卷,但已全非百丈原來的面目了。明永樂22年 (1424) 同山忠智重刊,即今所傳之本。  祖堂集卷十四載師之風範,謂師平生苦節高行,凡日常作務必先於眾,主事者不忍,密收其作具而請息焉,師以「吾無德,焉可勞於人」而拒之,並遍求作具,既不獲而亦忘食,故叢林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佳話。師至晚年,猶勤勞不息。本人就是「作務執勞,必先於眾」;且在《禪門規式》裡規定實行...
巧偷豪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巧取豪奪」。見「巧取豪奪」條。01.宋.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詩二首之一:「怪君何處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痴虎頭。」(源)02.宋.周《清波雜志》卷五:「老米(芾)酷嗜書畫,嘗從人借古畫自臨搨,搨竟,併與真贗本歸之,俾其自擇而莫辨也。巧偷豪奪,故所得為多。」03.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三.小縣少古蹟》:「總之,彈丸小邑,僻陋自慚,蓋不得不為此巧偷豪奪之行也。」 
心滿意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滿意足」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初,甄豐、劉歆、王舜為莽腹心,倡導在位,褒揚功德;「安漢」、「宰衡」之號及封莽母、兩子、兄子,皆豐等所共謀,而豐、舜、歆亦受其賜,並富貴矣,非復欲令莽居攝也。居攝之萌,出於泉陵侯劉慶、前光謝囂、長安令田終術。莽1>羽翼已成2>,意欲稱攝3>。豐4>等承順其意,莽輒復封舜5>、歆6>兩子及豐孫。豐等爵位已盛,心意既滿,又實畏漢宗室、天下豪桀。而疏遠欲進者,並作符命,莽遂據以即真,舜、歆內懼而已。 〔注解〕 (1) 莽:王莽(西元前45∼西元23),字巨君,漢東平陵(今山東歷城縣東)人。孝元皇后的姪兒。先為大司馬,以恭儉收人望...
孤立無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獨行事,沒有別人的幫助。宋.周《清波雜志》卷一:「陛下克己憂勤,備嘗艱險,春秋鼎盛,自當則百斯男。屬者椒寢未繁,前星不耀,孤立無助,有識寒心。」也作「孤立無援」。
綝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盛飾的樣子。東漢.張衡〈思玄賦〉:「冠嵒嵒其映蓋兮,珮綝纚以煌。」
發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時指教兒童開始識字讀書。宋.周《清波雜志.卷五.發蒙師》:「或謂童稚發蒙之師,不必妙選,然先入者為之主,亦豈宜闊略。」
心滿願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滿意足」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初,甄豐、劉歆、王舜為莽腹心,倡導在位,褒揚功德;「安漢」、「宰衡」之號及封莽母、兩子、兄子,皆豐等所共謀,而豐、舜、歆亦受其賜,並富貴矣,非復欲令莽居攝也。居攝之萌,出於泉陵侯劉慶、前光謝囂、長安令田終術。莽1>羽翼已成2>,意欲稱攝3>。豐4>等承順其意,莽輒復封舜5>、歆6>兩子及豐孫。豐等爵位已盛,心意既滿,又實畏漢宗室、天下豪桀。而疏遠欲進者,並作符命,莽遂據以即真,舜、歆內懼而已。 〔注解〕 (1) 莽:王莽(西元前45∼西元23),字巨君,漢東平陵(今山東歷城縣東)人。孝元皇后的姪兒。先為大司馬,以恭儉收人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