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身試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身試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王尊》載,漢代王尊,是位廉潔奉公、處事嚴明、不畏豪強的官吏。在他小時候父母親過世後,就跟著伯、叔父,以幫人牧羊維生。他十分好學,牧羊之餘,熟讀史書,日後也因此而有機會擔任官職。元帝時,他被擢升為安定太守,一上任就發出公告給所屬縣衙,告誡官吏要以身作則,當人民的表率,革除貪婪鄙陋的惡習,明察謹慎的盡守職責,不要無視法律尊嚴,而親身去試探。後來「以身試法」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無視於法律的制裁而故意犯法。
識禮知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熟讀詩書,通曉禮節。比喻人有學識與教養。《野叟曝言》第五八回:「此乃罪臣家屬,籍沒入官,姓木名難兒,溫柔賢淑,識禮知書,兼通數學。」也作「知書達禮」。
文選爛,秀才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朝文壇看重文選一書,致使文人只專意此書,故時人以「文選爛,秀才半」稱只須熟讀一部文選,就可舉秀才。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八:「國初尚文選,當時文人專意此書,……至慶曆後,惡其陳腐,諸作始一洗之。方其盛時,士子至為之語曰:『文選爛,秀才半』。」
真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正的意義。如:「學術論文必須熟讀,才能了解其中的真義。」
團體決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紛爭。6. 須有一套程序與規範,以利團體的流程進行順暢7. 流程作業需有專業分工8. 參與成員需先熟讀相關資料,進入團體討論狀況9. 會議領導人須有包容大家意見的能力,以及歸納能力 負面作用1. 團體迷思(groupthink):當團體內部意見一致,將會導致少數人的意見受影響,產生大家皆傾向於同一個面向,而引發團體迷思。2. 團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顧名思義深怕團體內部在討論的過程中,因彼此意見相融洽,而產生意見越演越烈,且過於冒險,進而產生所謂偏激化現象,因此此負面作用又稱為集體極端化。3....
對驢彈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對牛彈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牟子(?∼西元79年),本名牟融,東漢人,熟讀經史百家,並精通佛理,許多儒家學者都向他請教有關佛學的問題。不過牟子在對儒家學者講解佛理時,總是引用儒家的經書來作說明,有人問:「您說佛家經典那麼多,內容廣博深厚,為什麼不用佛經講解呢?」牟子答道:「你們對儒家經典的內容很熟,如果我引用儒家經典解釋佛理,你們很容易就能了解。反之,我若是引用佛典,就像對瞎子說各種漂亮顏色,對聾子演奏音樂,一點幫助也沒有。就是師曠那樣的音樂大師,無論技藝多麼精巧,也不能彈奏沒有琴弦的琴;狐貉的皮毛雖然暖和,但也不能溫暖沒有生氣的死人。例如春秋魯國的公明儀,有一次看見一頭牛在吃...
紙上譚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紙上談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趙奢》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從小熟讀兵書,說起用兵的方法有條有理,自覺天下人都無法超越他。有一次,與父親談論起作戰之道時,連父親也都駁不倒他。可是趙奢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值得稱頌嘉許的事,並且告訴妻子說:「作戰是一件攸關生命安危的事,而趙括卻看得太容易了,將來趙王沒有用他當將軍就罷了,如果起用他,那麼讓趙國大敗的一定就是趙括。」後來,秦國出兵攻打趙國,當時趙奢已經去世,相國藺相如又病重無法輔政,只剩大將軍廉頗獨撐大局。廉頗治軍有方,深謀遠慮,他見秦軍強大,不能硬拚,於是下令堅守營壘,不理秦軍百般挑戰,使秦兵久...
朱光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光潛,筆名孟實,一八九七年九月十九日出生,卒於一九八六年 ,從小受其父親嚴格的教育方式所影響,也因其父為私塾老師而進了私 塾學校,小時熟讀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 等,學過科舉的策論時文,但因後來進入桐城中學,習〈古文辭類纂〉 等書,於是放棄了時文,摸索古文,他的老師潘季野是一個宋詩派的詩 人,在他的教導下,朱光潛對古文和文言有很濃厚的興趣,後來他考上 了香港大學的留學考。  在香港大學這所英國人辦的大學中,他不僅能更加增長他的文學知 識,同時也學到了許多新的事物,像英文、生物學、心理學等,後來看...
上官婉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上官婉兒(664年-710年),唐朝陝州陝縣人(今河南三門峽)。上官儀孫女。上官儀獲罪後被沒入宮中,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母親鄭氏是太常少卿鄭休遠之姊,在鄭氏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明達吏事。儀鳳二年(677年),以聰慧得幸於武則天,頗能詩,武后稱帝時,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位後,仍得中宗、韋后寵信,專掌起草詔令。成為中宗的妃子,並冊封為昭容。與太平公主亦多往來,與武三思私通。曾建議中宗擴大書館,增設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又與韋后、安樂公主等人操縱政治,樹立私...
孔穎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字衝遠(一作沖遠、仲達、沖澹),冀州衡水(今屬河北)人。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孫。唐朝經學家。生於北齊後主武平五年(574年),八歲就學,曾從劉焯問學,日誦千言,熟讀經傳,善於詞章,隋大業初,選為「明經」,授河內郡博士,補太學助教。隋末大亂,避地虎牢(今河南省滎陽汜水鎮西北)。入唐,任國子監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編纂《五經正義》,融合南北經學家的見解,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大成的著作。卒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終年75歲。 著作孔穎達所疏或正義的經書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和《左傳》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