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92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牽湊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牽強附會」。見「牽強附會」條。01.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卷一.杜註》:「杜《千家註》有佳者,亦有牽湊附會者,漫摘數條。」
生拉硬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牽強附會。如:「他往往斷章取義,生拉硬拽地套用別人的話。」
傅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牽強、附會。《夢溪筆談.卷二一.異事》:「詳『膚施』之義,亦與尸毗王說相符。按《漢書》:『膚施縣乃秦縣名。』此時尚未有佛書,疑後人傅會縣名為說。」
牽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牽強附會,勉強湊合。《新唐書.卷二○三.文藝傳下.李賀傳》:「未始先立題然後為詩,如它人牽合程課者。」
牽合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牽強附會」。見「牽強附會」條。01.宋.鄭樵〈通志總序〉:「董仲舒以陰陽之學倡為此說,本於《春秋》,牽合附會。歷世史官自愚其心目,俛首以受籠罩而欺天下。」(源)02.《明史.卷一九一.薛蕙列傳》:「然其牽合附會,眩於名實,苟不辨而絕之,殆將為後世禍矣。」 
傅會牽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牽強附會」。見「牽強附會」條。01.宋.魏了翁〈跋胡復半埜詩稿〉:「自〈離騷〉作,而文辭之士與世之以聲律為文者,傅會牽合,始與事不相儷,文人才士習焉而不之察也。」 
傅會穿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事融合時事,發表議論,並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徵引大義,慷慨激昂。 「附會」在此並無貶義,之後則指牽強湊合,遂有貶義。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穿鑿附會」,用來指生拉硬扯,牽強解釋。如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古體上.雜言》:「『餐秋菊之落英』,談者穿鑿附會,聚訟紛紛。」便提到有些人對〈離騷〉中「餐秋菊之落英」這句話的意思不清楚,妄加解釋,造成不少爭端。
談過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言過其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中的〈正失〉篇,開頭即點出此篇是為了糾正歷史上善惡謬誤所寫,所以立篇名為〈正失〉。在孝文帝這段中,指出劉向認為世俗流傳漢文帝的許多事跡,大多是些誇大,與事實不相符的穿鑿附會之說。只因文帝非常禮遇來上諫的大臣,所以大臣們對文帝多有褒獎。例如:文中列舉十數件關於文帝的善行,都有溢美、牽強附會之嫌。後人看到這些褒揚的文章,就以為全是事實。世上的非議與稱讚,有很多是名實不符,但會去求證的人不多,隨聲附和的人倒是不少。應劭在此對劉向的看法表示贊同。後來「言過其實」被用來指言辭虛妄誇大,與事實不相符。
皮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憑膚淺的認識牽強附會。《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列傳》:「且河洛、六蓺,篇錄已定,後人皮傅,無所容篡。」唐.章懷太子.注:「謂不深得其情核,皮膚淺近,強相傅會也。」
心肯意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願意。《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把他說個心肯意肯,不叫這樁事有一絲牽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