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6.66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董仲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179~104)西漢名儒,廣川(河北省棗強縣東)人。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三年不窺園。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
牽湊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董仲舒:西元前179∼104,西漢廣川人。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三年不窺園。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 (2) 陰陽之學:根據四時、節氣、方位、星象來講人事吉凶的數術。 (3) 《春秋》: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為編年體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書常以一字一語之褒貶寓微言大義。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亦稱為「十二經」。公羊、穀梁、左氏三家為之作傳,稱為「春秋三傳」。 (4) 俛首:低頭。
冰散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休養生息,國力充沛。漢武帝雄才大略,即位後一改漢初無為而治的政策,進行了許多重要的改革,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貨幣,建立年號,繼續削藩、加強中央集權,並取消和親、主動出擊匈奴,使得漢朝聲威大振。但長期對外用兵,讓原本豐裕的國力消耗殆盡。為了應付龐大的軍費,武帝又開納捐之例,定鹽鐵酒國營專賣,設均輸平準法,但諸多措施,仍無法挽救日漸頹敗的國勢。而以錢買爵,造成貪污風氣;重用酷吏,律令嚴苛,更使臣民刑獄甚濫,生活痛苦。徐樂亟思挽救國勢,便上書向武帝陳述治國之道,他特別強調地舉史事說明:「國家最大的憂患,在於土崩,而不在於瓦解。所謂的土崩,就是人民因為不堪暴政之苦,終於群起反抗。所謂的瓦解,就是...
瓦解土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休養生息,國力充沛。漢武帝雄才大略,即位後一改漢初無為而治的政策,進行了許多重要的改革,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貨幣,建立年號,繼續削藩、加強中央集權,並取消和親、主動出擊匈奴,使得漢朝聲威大振。但長期對外用兵,讓原本豐裕的國力消耗殆盡。為了應付龐大的軍費,武帝又開納捐之例,定鹽鐵酒國營專賣,設均輸平準法,但諸多措施,仍無法挽救日漸頹敗的國勢。而以錢買爵,造成貪污風氣;重用酷吏,律令嚴苛,更使臣民刑獄甚濫,生活痛苦。徐樂亟思挽救國勢,便上書向武帝陳述治國之道,他特別強調地舉史事說明:「國家最大的憂患,在於土崩,而不在於瓦解。所謂的土崩,就是人民因為不堪暴政之苦,終於群起反抗。所謂的瓦解,就是...
標同伐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黨同伐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黨同伐異」意思是結合同黨,攻擊異己,原指學術上派別之間的鬥爭。漢初採黃老治術,主張無為和崇尚自然等政治思想,但自漢武帝劉徹執政後,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一時間儒學興盛起來,學者經常聚集討論,以致宣帝時召集諸儒在石渠閣講論六藝。在評議《公羊》、《穀梁》時產生分歧,引發爭論,以致有「黨同伐異之說」。也就是觀點相同的人結為同黨,攻擊觀點和自己不同的。後來「黨同伐異」演變為成語,用來泛指一切團體之間的鬥爭。
伐異黨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黨同伐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黨同伐異」意思是結合同黨,攻擊異己,原指學術上派別之間的鬥爭。漢初採黃老治術,主張無為和崇尚自然等政治思想,但自漢武帝劉徹執政後,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一時間儒學興盛起來,學者經常聚集討論,以致宣帝時召集諸儒在石渠閣講論六藝。在評議《公羊》、《穀梁》時產生分歧,引發爭論,以致有「黨同伐異之說」。也就是觀點相同的人結為同黨,攻擊觀點和自己不同的。後來「黨同伐異」演變為成語,用來泛指一切團體之間的鬥爭。
劉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156~前87)漢景帝之子,十六歲即位,為漢代第六位皇帝。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樂府,集民歌;採司馬遷等人之議,修改曆法,以正月為歲首。財經方面,採桑弘羊之法,收鹽稅,鐵、酒公賣,統一貨幣為五銖錢,實行平準與均輸法,使國庫大增,社會繁榮。武功方面,武帝改漢初以來對匈奴和親納幣的消極政策,積極用兵。一面派張騫通西域,一面派衛青、霍去病等人征討匈奴、南越、西南夷及朝鮮,擴增版圖。其時東西文化交流,南海商務繁盛。在位五十四年崩,享年七十歲。廟號武帝。
千里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六歲即位,為漢代第六位皇帝。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樂府,集民歌;採司馬遷等人之議,修改曆法,以正月為歲首。財經方面,採桑弘羊之法,收鹽稅,鐵、酒公賣,統一貨幣為五銖錢,實行平準與均輸法,使國庫大增,社會繁榮。武功方面,武帝改漢初以來對匈奴和親納幣的消極政策,積極用兵。一面派張騫通西域,一面派衛青、霍去病等人征討匈奴、南越、西南夷及朝鮮,擴增版圖。其時東西文化交流,南海商務繁盛。在位五十四年崩,享年七十歲。廟號武帝。 (2) 攘:排逐。 (3) 四夷: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總稱。 (4) 廣土斥境:擴大疆域。 (5) 奢泰:...
牽合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董仲舒:西元前179∼104,西漢廣川人。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三年不窺園。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 (2) 陰陽之學:根據四時、節氣、方位、星象來講人事吉凶的數術。 (3) 《春秋》: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為編年體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書常以一字一語之褒貶寓微言大義。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亦稱為「十二經」。公羊、穀梁、左氏三家為之作傳,稱為「春秋三傳」。 (4) 俛首:低頭。
改張易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弦更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弦更張」的「更」,是更換的意思,「張」則指給樂器上弦。弦樂器彈奏久了,弦會變鬆或斷掉,以致走音,甚至無法彈奏,這時就得更換琴弦,才能重新彈奏。董仲舒(西元前179∼前104)是西漢名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因為他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所以漢武帝經常請他在施政方針上提出建議。在〈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見收於《漢書》本傳)中,董仲舒論到秦末乃至漢初的天下局勢,就像腐朽的木頭,又像糞土所做的牆,雖然君王想要發奮圖強,卻無可奈何,追究其原因,便是國家的制度沒有改變。他又舉更換樂器的弦為例,說明如果應該更換弦而不更換,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