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9.7515 ms
共 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王之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688~742)字季凌,原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其高祖時遷至絳郡(今山西新絳)。曾任衡水主簿。工詩文,聞名一時,與高適、王昌齡齊名。為詩情致暢雅,得齊梁之風,每有所作,樂工輒取以被聲。其詩文今多散佚,僅有絕句數首傳世。
|
慨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慨嘆息。《晉書.卷六二.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大者,有如大江!』辭色壯烈,眾皆慨歎。」唐.王昌齡〈代扶風主人答〉詩:「主人就我飲,對我還慨歎。」
|
崔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的詩風大振,忽變常體,風骨凜然,尤其是邊塞詩慷慨豪邁,雄渾奔放,名著當時。《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舊《唐書·崔顥傳》裡非常簡略。 著作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共四十二首。 觀點早年為詩,情志浮艷。後來游覽山川,經歷邊塞,精神視野大開,風格一變而為雄渾自然。 評價《黃鶴樓》一詩,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嘆。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斂手說:「...
|
枉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屈尊以相訪。稱人來訪的謙詞。唐.王昌齡〈灞上閒居〉詩:「軒冕無枉顧,清川照我門。」《聊齋志異.卷一.畫皮》:「敝廬不遠,即煩枉顧。」也作「下顧」、「枉駕」。
|
蓬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蓬、蒿,皆野草名。蓬蒿,借指野地。唐.王昌齡〈塞下曲〉四首之二:「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
旗亭畫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人一日於旗亭飲酒,聽梨園伶人唱歌,私約以詩作被唱的多寡來定三人作品的高下,並各自在牆上做一記號。後因王之渙的涼州詞為最出色的伶人所唱,而略勝一籌。見唐.薛用弱《集異記.卷二.王之渙》。
|
商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秋風。《楚辭.東方朔.七諫.沈江》:「商風肅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長。」唐.王昌齡〈聽彈風入松闋贈楊補闕〉詩:「商風入我絃,夜竹深有露。」
|
夫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稱丈夫。唐.王昌齡〈閨怨〉詩:「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唐.杜甫〈佳人〉詩:「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
玉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比喻高潔。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二首之一:「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活剝生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雖然說詩歌的創作免不了會有重複或雷同的字句出現,但張懷慶這種直接照抄的情形卻引起人們的不滿。由於王昌齡的詩句和郭正一的文辭在當時也經常被模仿、剽竊,因此人們便用「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來譏諷張懷慶的抄襲行徑。後來「生吞活剝」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做學問或學習某事,只一味襲用他人的經驗或成果,而不求甚解。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