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52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琅邪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1)在今山東省諸城縣東南,秦始皇曾登此山,築琅邪臺,立石刻以紀功頌德。(2)在今安徽省滁縣西南。晉元帝為琅邪王時,曾避居此山,因以為名。也作「琅琊山」、「瑯琊山」。
高懸秦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明鏡高懸」。見「明鏡高懸」條。01.唐.于兢〈瑯琊忠懿王德政碑〉:「有典有則,為龍為光。高懸秦鏡,理道自靜。」 
水涸石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水落石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醉翁亭位於滁州(今安徽省滁縣)城西南瑯琊山兩峰之間,為山僧智仙所築。〈醉翁亭記〉就是歐陽修遊賞醉翁亭後所寫下的一篇文章,文中描寫出山林四季變化的景色:春季有野花幽香,夏季有綠樹繁茂而成一片濃蔭,秋季風聲蕭瑟而霜色瑩潔,冬季水枯而石頭盡露。朝暮之間的景色變化,加以四季的不同景色,使得遊賞於醉翁亭中的快樂顯得無窮無盡。「水落石出」或許就是從本文摘出的一個成語。因為水位低,本來沉於水底的石頭逐一浮露出來,石頭猶如原被遮掩的真相,所以這句成語就被用於比喻事情經過澄清而後真相大白。
晉元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317~323)名睿,字景文,司馬懿之曾孫,襲瑯琊王。愍帝遇害,即位建康,史稱東晉,在位六年,諡元,廟號中宗。
顏師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81~645)字籀,唐萬年(今陝西省長安縣)人。顏之推之孫,官終祕書監弘文館學士,封瑯琊縣男。博覽群書,通訓詁,善屬文。嘗受詔於祕書省考訂五經文字,多所釐正。所作《漢書》、《急就章》注,均大顯於時,卒諡戴,著有《匡謬正俗篇》。
豐樂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安徽省滁縣西南瑯琊山幽谷泉上。為宋歐陽修所建,並作豐樂亭記之,由蘇軾書字刻石。
玻璃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1)在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醉翁亭側。明.宋濂〈瑯琊山游記〉:「亭側有玻璃泉,又名六一泉。石闌覆之,闌下壓以巨石,中疏一竅通泉,徑可五六寸。手掬飲之,溫。」(2)在安徽省盱眙縣東第一山下。因泉水瑩澈如玻璃而得名。
赤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末年的流賊,以瑯琊樊崇為首。為與王莽的軍隊區別,將眉塗成赤紅色,故稱為「赤眉」。
搖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心動搖。《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七國同役而不同心,……三國敗,諸侯之師乃搖心矣。」唐.司空圖〈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四海搖心,盡攝鯨吞之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