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正切變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片上與輻射線成垂直方向之像點位移,其移動方向與輻射變差方向互相垂直。正切變差係由於複式透鏡中,各透鏡之中心未能精密對正,亦即各透鏡之光軸,非準確位於同一直線上而引起。見變差。
江某節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形為紡錘狀,體長約179微米,背盾板具有前葉突,背剛毛瘤位於近背盾板後緣,背剛毛向上及外伸展,雌性蓋表面具有縱脊,羽爪單型、六裂。

輻射變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構像變差之一種。因攝影機透鏡不良,使所攝像片上之影像,常發生以像主點為中心、向內或向外產生輻射狀之像點位移,使影像呈現幾何變形。例如原為正方形之平面圖,攝影後其影像變為桶形或枕形(如附圖)。
角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落。如:「老人坐在公園的角子裡晒太陽。」也作「角兒」。
鱗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eratolepis fasciata (Blyth, 1853)
全長約有10公分左右;頭大眼大,瞳孔垂直,體背面、四肢及尾部的鱗片成覆瓦狀排列,指(趾)間無蹼,各趾均有爪,趾下皮瓣單列;尾基部正常其後突然變大成卵圓形,末端再縮小變尖,尾部的大部分鱗片也較其他部位的鱗片為大;雄性個體具肛前孔6個;體色灰褐色,由頸到尾基部有5條暗色縱帶,並有數條由淡色點構成的橫斑。
巴基斯坦一帶。
出沒於乾燥的礫漠、岩質荒野等地區,夜行性於地上活動的壁虎,白天藏於岩石下休息,以昆蟲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在實驗室中的繁殖期約於4~8月間,一年約可產11窩,每窩1、2個卵,卵徑約8公釐,於28~31℃不需42~55天孵化,剛孵化的幼體約3公分長。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守宮科(Family Gekkonidae),Geckos
肯亞木羽節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isaberoptus celtis 體呈梭形,雌性體長約139μm, 雄性體長約107μm,口吻鬚肢末端具匙狀突起,硬皮板上光滑,在後緣具有一對橢圓形突起,背毛瘤靠近硬皮板後沿,背毛向後,腿短小,足部節正常,足毛正常,基部區域光滑,羽爪為單形,具二裂,後體部背板平坦,後端光滑無微瘤,腹毛完整,性蓋光滑,棲息於菲律賓朴樹(Celtis philippensis)葉背上,無明顯為害症狀,分佈於綠島。本種為Cisaberoptus屬所紀錄的第二種。
胎敏感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致胎作用最敏感的胚胎發育階段,即器官形成期。在此期胚胎細胞繼續分裂、分化及移動組合,形成器官雛形,對致胎作用最敏感。不同種系的動物和不同器官的致胎敏感期不同。人胚胎的致胎敏感期開始於受孕後第18-20天,高峰期約在第30天左右,第55-60天敏感性迅速降低。囓齒類約在受孕的第7-16天,兔約在受孕的第8-18天。在動物致胎試驗中,應根據該實驗動物的致胎敏感期給予受測試物。
變差曲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顯示攝影透鏡之輻射變差起見,常在一正交之坐標系統上,將像片上像點距攝影光軸之距離以橫坐標表示,其相應像點之輻射變差以縱坐標表示,可繪出變差曲線如附圖所示。
先天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胎兒肢體或器官發育不正常,造成構造功能異常,如兔脣、駢指、無肛等。原因不明,可能與母體營養不良、風疹、藥物等有關。
節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形為紡錘狀,體長約181微米,背盾板具有前葉突,背剛毛瘤位於近背盾板後緣,背剛毛向後伸展,雌性蓋表面具有縱脊,羽爪單型、七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