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7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痛心疾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恨之入骨,咬牙切齒,深惡痛絕辨似: 「痛心疾首」及「咬牙切齒」都有非常痛恨的意思。 「痛心疾首」用在表示悲憤;「咬牙切齒」用在表示生氣。 痛心疾首 咬牙切齒 辨似例句 ○ ㄨ 看到正義無法伸張,大家無不感到~。 ㄨ ○ 他怒氣沖沖,~,要去找對方算帳。 「痛心疾首」及「深惡痛絕」都有非常痛恨的意思。 「痛心疾首」側重於悲憤傷心;「深惡痛絕」側重於厭惡憎恨。 痛心疾首 深惡痛絕 辨似例句 ○ ㄨ 見到孩子到處惹事不學好,張先生~,自良深。 ㄨ ○ 他為人正直,對那種虛情假意的人~。
務:模仿正面後果:自豪自我品質: 意志重要關係:父母 童年早期(3-5歲)社會心理危機:創造進取對內此時兒童在語言、動作、思考各方面都有增進,若能給予兒童適時表達自己的主張,並給予適當的保護與指引,有助於兒童去實現自己所訂定的目標,反之,若不給予支持,則可能因此變得內或壓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中心任務: 認同正面後果: 能發起活動並喜愛學習自我品質: 目的重要關係: 家庭 童年中期(6-10歲)社會心理危機:勤奮對自卑正式進入學校的時期...
荒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言行乖謬,不合禮法。[例]他為自己忤逆長上的荒唐行為感到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孤獨。同「惸」、「煢」。《集韻.平聲.清韻》:「嬛,獨也。或作惸。通作煢。」《詩經.大雅.閔予小子》:「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漢.鄭玄.箋:「家道未成嬛嬛然,孤特在憂病之中。」
反社會型人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社會人格(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目錄1 定義2 特徵3 病程4 原因5 治療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定義是指個體在社會行為上,具有違反社會社會道德規範的傾向,且有利己目的而傷害他人時,絲毫不感到愧的異常性格。(註2) 特徵精神病學家(Cleckley,1976),以臨床診斷,將反社會人格者的行為特徵,歸納為以下十六項:1. 相貌與智力均在中上,第一印象給人好感。2. 不帶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思想不紊亂,且不會有幻覺、幻想現象。3. 不會有焦慮症與情感症症狀。4. 對人對事,都...
未竟事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命中不願面對的部份,通常與逃避有關。阻礙個體成長與改變的,包括悔恨、憤怒、憎恨、痛苦、焦慮、悲傷、愧、罪惡、被拋棄等---明顯存在記憶裡但卻未曾表達的(亦常為負面而強烈的)情感,往往與某些特殊、鮮明記憶或想像連結一起。於是這些明顯留在記憶裡但內心未曾完全察識、未曾被充份體驗或未能表達出來的情感在內心深處的潛意識徘徊,置於個體之中並渴望獲得滿足,因此影響到個體當下與環境的接觸,更在不知覺中進入現實生活,以不可預期的情緒經驗並藉由許多方式浮現,妨礙自我與他人相處。健康的個體能與環境發生良好的接觸(例如覺察、行動),充分發揮...
艾德華個人偏好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辯護,希望能為他人所接受。10.自貶(abasement,Aba):自覺不如他人,對自己行為常有愧之心,在尊長前常有畏縮不安傾向。11.慈愛(nurturance,Nur):待人寬厚、仁慈、富有同情心,對於有困難或遭遇不幸的人,有樂於幫助的傾向。12.變異(change,Cha):喜歡做新鮮的事,喜結交新朋友,艾好旅行或其他新的嘗試。13堅毅(endurance,End):堅持一份工作直到做完為止,有毅力,雖遇困難,仍不足以改變其決心。14異性(heterosexuality,Het):對異性很有興趣,喜和異性交往,...
愚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愚笨無知,不明事理。[例]爭執過後,雙方都為自己當時的愚昧言行感到愧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適當使用,防禦機制可減緩超我與本我間之衝突,但過度或過當使用,而不正視面對衝突,則會造成焦慮或產生罪(guilt),最終將導致如抑鬱沮喪的精神失衡。弗氏之女安娜·弗洛伊德,在防禦機制此一領域的研究相當傑出,但她將首開防禦機制先河的榮耀歸於其父。防禦機制有以下數種:否認(denial),反應結構(reaction formation),轉移 (心理學)|轉移(displacement),精神壓抑|壓抑/檢查制度|抑制(repression/suppression),心理投射|投射(projection),理智化(inte...
壓抑作用(Repress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下意識地將極度痛苦的經驗或慾望,潛抑至無意識之中,個體試圖將其遺忘或強行置之不理,藉以減輕內心的罪感,或解除焦慮及痛苦的狀態。由於從意識層驅入潛意識層,這些壓抑到潛意識裡的潛抑訊息,僅是暫時的潛伏,並未被遺忘或消失,仍會持續地暗中影響個體的行為,使個體在日常表現中不知不覺地做出一些自己也不明究理的莫名舉動,抑或產生奇異難解的感覺。潛抑在潛意識裡的內心衝突,其強度並未減弱,它們仍不時以不同方式從潛意識竄越而出,因此個體須不斷耗費心力,才能將其壓抑,使個體常感心神耗竭。對痛苦體驗或創傷性事件的選擇性遺忘,是壓抑的典型表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