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8.75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勸百諷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司馬相如作賦諷諫漢武帝,但過於講究文章的辭彙,雕琢鋪陳,結果適得其反。語本《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贊曰》:「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風一,猶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戲乎!」指文章意在諷戒,卻因過於鋪陳修飾,則而適得其反。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白璧微瑕者,惟在閒情一賦。揚雄所謂勸百而諷一者,卒無諷諫,何必搖其筆端,惜哉,亡是可也。」
一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成對的器物,一對稱為「一雙」。如:「一雙筷子」、「一雙球鞋」。《戰國策.燕策》:「臣請獻白璧一雙、黃金千鎰,以為馬食。」《紅樓夢》第三回:「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弔梢眉。」
梁實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夏,考入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即今清華大學之前身);1923年8月赴美留學,專攻英語和歐美文學,受到白璧德新人文主義的影響;獲哈佛大學英文系哲學博士學位。1926年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國立東南大學(後改為中央大學、南京大學)、青島大學(後改為國立山東大學)並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北京師範大學;1927年與徐志摩、聞一多創辦新月書店。1927年到1930年間,和魯迅展開關於文學的階級論與人性論的論戰;1938年因「抗戰無關論」受到抨擊;對日抗戰時曾居四川;1949年5月移居台灣,先後任國立編譯館館長、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英語...
沐猴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沐猴而冠」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沛公已去,閒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
白玉無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潔白玉上毫無瑕疵。比喻人或事毫無缺點,十全十美。《景德傳燈錄.卷一三.汝州風穴延沼禪師》:「白玉無瑕,卞和刖足。」《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七.犀珮記.勢逼改嫁》:「我是個白玉無瑕,怎肯使蠅相累。」也作「白璧無瑕」。
木猴而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沐猴而冠」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沛公已去,閒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
躡蹻擔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腳穿草鞋,身擔雨具。指長途跋涉。《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夫虞卿躡蹻擔簦,一見趙王,賜白璧一雙,黃金百鎰。」
白玉微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色璧玉上有微小斑點。比喻很好的人或事還有小缺點,美中不足。唐.吳兢《貞觀政要.卷五.公平》:「君子小過,蓋白玉微瑕。」也作「白璧微瑕」。
沐猴冠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沐猴而冠」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沛公已去,閒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
東海撈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海底撈針」之典源,提供參考。 ※#元.吳昌齡《二郎收豬八戒.第二折》1>不戀恁身穿著細綾錦,好佳配甚不思尋。更何須白璧間黃金,才郎又女貌寢。我如今憂愁自舉誰替恁,俊兒夫似海內尋針,姻緣事在天數2>臨,無緣分怎的消恁?直耽閣3>到如今。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明.朱權《荊釵記.第三四齣》。 (2) 天數:天所決定的氣數。 (3) 耽閣:耽誤、延遲。同「耽擱」。〔參考資料〕 明.朱權《荊釵記.第三四齣》(據《六十種曲》引)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是東海撈針。如今兀自不思省,不投下佳音回訃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