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09.3765 ms
共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圍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設圍專供帝王、王公貴族狩獵的場所。《宋史.卷一二一.禮志二十四》:「太祖建隆二年,始校獵于近郊。先出禁軍為圍場,五坊以鷙禽細犬從。」《三國演義》第二○回:「與天子獵於許田,軍士排開圍場,週廣二百餘里。」
|
陳橋兵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太祖趙匡胤原任周世宗的殿前都檢點。後周恭帝二年,趙匡胤領禁軍行至陳橋驛,眾將擁之為帝,周亡,世稱陳橋兵變。見《宋史.卷一.太祖本紀一》。《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自陳橋兵變,柴皇讓位,在位十七年,天下太平。」
|
禁衛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稱防衛首都或宮廷的軍隊。簡稱為「禁軍」。
|
府兵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大多與宇文泰同為武川鎮出身的同志。宇文泰自己也是柱國大將軍之一,但他以都督中外諸軍事的名義統領中央禁軍及所有府軍,故其地位高於柱國大將軍。各地的鄉兵也隨統帥編入此一軍事組織系統。此一組織系統後來逐漸發展至全民皆兵的軍事體制。這可能跟胡族全民皆兵的傳統習俗有密切關係。府兵制最初由誰構想而成,史無明載、可能是蘇綽,因為當時任宇文泰左右手,為西魏政治體制盡全力的是陝西武功的世族蘇綽。蘇綽的理想是周代古雅樸實的政治體制。他常試圖仿「書經」體寫公文,以改變魏晉以來虛飾的四六駢儷體。用意不外乎復古維新。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宇文泰、...
|
總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總管統領。《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論曰》:「建都護之帥,總領其權。」《三國演義》第八回:「封弟董旻為左將軍鄠侯,姪董璜為侍中,總領禁軍。」
|
武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禁軍之稱,歷代多有之。如漢末曹操為丞相,設武衛營。魏文帝置武衛將軍以統率禁旅。隋置左右武衛,各置大將軍、將軍,唐因隋制,宋復因循。元初有武衛軍,不久改稱侍衛親軍。至元二十六年設武衛親軍都指揮使司,掌管修治城隍等工役,性質與前不同。清末也有武衛軍的名稱。
|
畿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都附近的地方。《南齊書.卷四七.王融傳》:「漢家軌儀,重臨畿輔。」《明史.卷一○.英宗前本紀》:「庚寅,發禁軍三萬人,屯田畿輔。」也稱為「畿甸」。
|
手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明清時門生見座師或下官見上官時所用的名帖。《水滸傳》第二回:「所有一應合屬公吏衙將,都軍禁軍,馬步人等,盡來參拜,各呈手本,開報花名。」《儒林外史》第七回:「正在沉吟,長班又送進一個手本,光頭名字,沒有稱呼,上面寫著『范進』。」也稱為「手板」、「手版」。
|
武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尊稱精於武術的人。《水滸傳》第七回:「這官人是八十萬禁軍鎗棒教頭林武師,名喚林冲。」
|
律令軍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右武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六率府。十二衛長官稱大將軍,次官稱將軍;六率府直屬太子,這些統稱為禁軍,各領五十個折衝府。邊境的警衛有兩百五十四鎮、三百三十二戌。鎮將、戌主率領折衝府輪番遣來的防人擔當警衛之責。上述乃平時編制,若遇戰事,則由折衝府組成行軍,由行軍大總管管轄。府兵非從所有丁男中選拔,而是從設有折衝府的州里調爭丁男充當。擔任府兵的丁男,每年農閒時須入折衝府接受軍事訓練;每年需赴十二衛六率府擔任衛士一個月,稱為番上;丁男期間需至顧、戌擔任防人三年。番上時,武器、衣食自備,雖租庸調俱免,其負擔仍然沉重。由上述可...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