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75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半籌不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籌莫展,無計可施。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二折:「覷敵軍似耍,耍,萬騎交馳,兩軍相見,喒手裡半籌不納。」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一折:「往常時我習武藝學兵法,到如今半籌也不納。」也作「半籌莫展」、「一籌不畫」。
蹋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習武的蹴球遊戲。猶今日所見的足球。《史記.卷一一一.衛將軍傳》:「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也作「闒鞠」。
演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習武藝。《水滸傳》第一二回:「教軍政司告示大小諸將人員,來日都要出東郭門教場中去演武試藝。」明.顧其志《攬茝微言.罷內操》:「皇城內有小教場,以備演武。」
刀馬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旦角,為國劇角色。戲劇中扮演熟習武藝的婦女,著重唱、念、做和舞蹈。
劉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310)字元海,匈奴人。讀古書,習武藝,文武兼修。乘西晉八王之亂時,起兵反晉,攻入太原,據河東之地,自稱為「漢王」,史稱為「前漢」。諡光文。廟號高祖。
愁顏不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眉緊鎖,形容憂愁的樣子。明.沈采《千金記》第三齣:「奈我丈夫每日只是攻文習武,衣食艱苦,頗覺失望,以此愁顏不展。」也作「愁眉不展」。
游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閒遊不務正業。《三國演義》第二八回:「他若肯習武藝,便是有志之人;今專務游蕩,無所不為,老夫所以憂耳!」《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一個婦人家不出閨門,豈有個叫了船在這河內游蕩之理!」也作「遊蕩」。
身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作技術。多指習武、運動而言。如:「身法不凡」。也稱為「身手」。
熟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熟練、精通。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一折:「久聞兄弟弓馬熟閑,今在此玉結連環寨,曾演習武藝來麼?」《喻世明言.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兒》:「次日,教場演武,誇他弓馬熟閑,補他做個虞候,隨身聽用。」
打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鍛鍊。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折:「學干祿,誤殺我者也之乎,打熬成這一付窮皮骨。」《水滸傳》第二回:「只說史進回到莊上,每日只是打熬氣力,亦且壯年,又沒老小,半夜三更起來演習武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