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木人石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奏樂器。漢代流行於塞北和西域一帶,是漢、魏鼓吹樂中的主要樂器。因最初為胡人捲蘆葉吹之以作樂,故稱為「胡笳」。葭,音ㄐ|ㄚ,通「笳」。 (4) 車乘:車輛。乘,音ㄕㄥˋ,量詞,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 (5) 褂襡:音ㄍㄨㄚˋ ㄕㄨˊ,即褂衣,古代婦女的上等長袍。 (6) 金翠:黃金和翠玉做的飾物。 (7) 匝:音ㄗㄚ,量詞。計算環繞圈數的單位。 (8) 吳兒:指夏統。夏統,字仲御,晉會稽永興人,生卒年不詳。幼孤貧,以孝聞名。為人雅善談論,拒不出仕。
浩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風勢強勁的樣子。漢.蔡琰〈胡笳十八拍〉詩:「鞞鼓喧兮從夜達,胡風浩浩兮暗塞營。」元.曹伯啟〈九日省舅氏郭西獨行因書所見〉詩五首之三:「浩浩陰風釀宿霾,道邊佛剎記曾來。」
呦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鹿鳴聲。《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唐.李頎〈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詩:「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寫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人物的圖像。宋.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詩一八首之八:「死生難有卻回身,不忍重看舊寫真,暮去朝來顏色改,四時天氣摠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瘡痕、疤痕。《漢書.卷八.宣帝紀》「刑者不可息」句下顏師古注引李斐曰:「若黥劓者,雖欲改過,其創瘢不可復滅也。」漢.蔡琰〈胡笳十八拍〉:「塞上黃蒿兮枝枯葉乾,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
蟾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語出《淮南子.精神》:「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後用為月亮的代稱。唐.劉商〈胡笳十八拍.第十一拍〉:「幾回鴻雁來又去,腸斷蟾蜍虧復圓。」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月也你本細如弓一半兒蟾蜍,卻休明如鏡照三千世界。」
側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傾著耳朵聽。形容專注。《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我向這屏牆邊側耳偷睛覷,誰曾見這官府!」
觱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吹管樂器。胡人吹奏的一種木管樂器。以竹為管,以蘆為首,全長七寸,狀似胡笳而九孔,其聲甚悲。也稱為「悲栗」、「悲篥」、「悲慄」、「篳篥」、「觱栗」、「笳管」。
氈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西北胡人以毛皮所製成的衣服。《戰國策.趙策二》:「大王誠能聽臣,燕必致氈裘狗馬之地,齊必致海隅魚鹽之地。」漢.蔡琰〈胡笳十八拍〉:「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羶為味兮枉遏我情。」
蔡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72~?)字文姬,東漢陳留人,蔡邕之女,有才思,解音律,嫁衛仲道,夫亡無子。興平年間,天下喪亂,為胡騎所獲,在胡十二年,曹操以金璧贖歸之。作〈胡笳十八拍〉、〈悲憤詩〉。後再嫁董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