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6.28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菩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梵語bodhisattva的音譯,全名為「菩提薩埵」,意譯作覺有情。其義有二:一、專指成佛前的悉達多太子。《修行本起經.卷下》:「菩薩見此眾生品類,展轉相吞,慈心愍傷,即於樹下得第一禪。」二、指具備自利、利他的大願,追求無上覺悟境界,並且已證得性空之理的眾生。菩薩所覺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羅漢之上。《佛說十地經》卷二:「菩薩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捨意樂已,為欲救拔一切有情,轉更訪求世出世間諸利益事。」《初刻拍驚案奇》卷八:「弟子虔誠拜禱,伏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使夫妻得相見。」
公而忘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自私自利
惟利是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利慾薰心、自私自利
大乘佛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的派別之一。興起於西元初,是從反對小乘佛教的注重自己修行為出發,強調眾生皆可成佛且以自利利他為重。流傳於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地區。如:「雖然大乘佛教起源於印度,信徒卻以東北亞國家的人民居多。」
整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懲治。如:「像他這種自私自利的人,非得好好的整治他不可。」
二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大乘和小乘的合稱。佛教宗派中主張自利和眾生空的是聲聞乘,又稱為「小乘」,因為能載度的眾生較少。發願為利益一切眾生而修行佛道和主張眾生空和法空的是佛乘,又稱為「大乘」,因為能載度利益的眾生較多。《大智度論》卷四:「欲辯二乘義故,佛乘及聲聞乘,聲聞乘陜小,佛乘廣大。」(2)小乘。因小乘包含聲聞乘和獨覺乘。獨覺乘亦主張自利和眾生空,但由於他的證悟不待他人教導聞法,是自己覺悟的,故稱為「獨覺」。
一毫不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奮不顧身的去做。」後來「一毛不拔」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演變而出,比喻自私自利,不肯貢獻出些微的力量。今亦用於形容人非常吝嗇。
利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他人有利。如:「他自私自利慣了,從不做利他之事。」也作「利人」。
漠不相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毫不關心,態度冷淡。如:「家庭中,每一個成員都是生命共同體,任何事都不可以有漠不相關的想法。」
只知有己,不知有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私自利,不為別人設想。如:「他從小被寵壞了,長大後凡事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很不得人緣。」《鏡花緣》第五一回:「我不打你別的,我只打你『只知有己,不知有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