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2.02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密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慎密、機密。《三國志.卷一六.魏書.任蘇杜鄭倉傳.杜畿》:「與聞政事密勿大臣,寧有懇懇憂此者乎?」唐.李德裕〈謝賜讓官批答狀〉:「承訏俞之命,或慮闕遺,奉密勿之機,實憂不逮。」
不識時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徵召起用。 (2) 遷:晉升。 (3) 侍中:職官名。漢以為加官,分掌乘輿服物,侍於君王左右,與聞朝政,為皇帝親信重臣。 (4) 逡巡不荅:退卻徘徊,不作回答。荅,同「答」。逡,音ㄑㄩㄣ。
下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放下帷幕,開課授業。《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董仲舒傳》:「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或莫見其面。」後比喻深居專心苦讀,不與聞外事。《聊齋志異.卷二.紅玉》:「但請下帷讀,勿問盈歉,或當不殍餓死。」
塗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路不拾遺」。見「路不拾遺」條。01.《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於塗;塗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 
預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與、干預。漢.王充《論衡.逢遇》:「日力不足不預聞,何以准主而納其說,進身而託其能哉?」也作「豫聞」、「與聞」。
三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古代肆夏、韶夏、納夏三樂曲的合稱。《左傳.襄公四年》:「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與聞。」
許由棄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堯時高士許由常用手捧水喝,別人送他瓢,他用過後掛在樹上。後嫌風吹瓢動之聲太吵,就把瓢扔掉。典出《太平御覽.卷七六二.器物部.瓢》。後比喻隱逸傲世。如:「他的性格高潔,不屑與人同流合汙,終致許由棄瓢,退出政壇,不再與聞國事。」
豫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與、干預。《文選.鍾會.檄蜀文》:「二子還降,皆將軍封侯,咨豫聞國事。」也作「預聞」、「與聞」。
服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認自己所犯的罪行。《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幸得不坐,復賜爵邑,與聞政事,不悔過服罪,深懷怨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