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社會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不經政府以法令強制施行而純由民間部分人士,基於良知,協力提倡的社會改革行動。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守仁對流行已久的程朱理學提出批評,認為程朱理學講求的品德修養和現實嚴重脫鉤,應該將教育目的放在「致良知」,到了明朝末期,黃宗羲、王夫之等人主張人性不分善惡,是與生俱來。他們批評程朱理學主張的中庸之道,反對無關外界的「修身養性」,提出教育要「經世致用」。 清代 新式教育的興起 教會學校 19世紀中葉,隨著天主教會與基督教會進入中國,教會學校開始在中國出現。最早的教會學校是澳門的馬禮遜學堂,培養了容閎、唐廷樞。到19世紀末,教會學校總數已達二千餘所,在校生達四萬名學生已上,一些新教學校在中學的基礎上開設了大學班級...
王陽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域中領悟聖人道理存於自己心中,而不是像事物上去追求。三十八歲講「知行合一」,門人漸多,五十歲揭示「致良知」之教。五十六歲奉命征撫西南土司,歸途得病,門人問他有什麼遺言,他微笑回答:「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就死了。 影響王陽明的門人很多,集合講論的時候,歌聲相和,互為問答,真情流露,感人至深。王陽明的思想精深縝密,他的門人與後學繼續發揚其中的某些特色,形成不同的派別。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王陽明英文關鍵字:Wang Yang-Ming 參考資料張元、李孝悌/著。簡明中國歷史。頁202-203。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人文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評論運動。以英國詩人兼評論家阿諾德(Paul E. More)的文學和社會理論為基礎,於西元一九一○至一九三○年,在美國展開的一個評論運動。新人文主義深惡於十九世紀浪漫主義與自然主義過分重視人類獸性本能,而主張人性仍需陶冶,良知良能須受理性的驗證。一般而言,此派人士學院氣息濃厚,在政治及藝術方面,態度均趨於保守。
風世勵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勸世人,鼓勵善良習俗。如:「這份刊物對於啟迪良知,風世勵俗,有很大的助益。」
匪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為非做歹,行為不當的人。如:「擄人勒索的匪徒,真是泯滅良知,令人髮指。」也稱為「匪類」、「匪人」。
南開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成為操守廉潔、品德高尚之正人君子。(4) 「樸」:即樸實、樸素,毫無矯揉造作的意思,亦即孟子所謂「良知、良能」,希望本校師生,皆能「致良知」,以發揮「正其誼而不謀其利,明其道而不計其功」的大胸襟、大氣度,適應自然,淡泊虛名,表現出「真我與本我」,以消除功利之私。 校徽(1) 南開正式校徽於民國六十年創校以來,沿用至今。校徽中的齒輪造型即代表本校是以工業專科學校立校;齒輪表徵工業之意。(2) 校徽中齒輪總數共為12齒,象徵本校ㄧ年四季12個月,齒輪...
泯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消滅、消失。[例]良知泯沒
人格疾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表現出戲劇化、情緒化和反覆無常行為。又可分為:1.反社會型:看似正常,卻不能遵守社會規範,缺乏道德良知;不負責任且會有衝動、魯莽行為,情緒上易怒、好攻擊;而在人際關係上通常短暫。2.邊緣型:常恐懼被拋棄;在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及情感表現上皆不穩定,會有自傷、自殺等衝動行為。3.劇化型:行為表現戲劇化,會有誇張、即端的情緒或是行為,目的是為了尋求他人注意。4.自戀型:有強烈的自我中心取向,且會誇大自我的重要感,只關注本身的利益;缺乏對他人的同理心,甚與他人相處時會利用他人。 C群人格疾患主要特徵為表現出焦慮與害怕行為。又可...
王守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472~1528)字伯安,浙江餘姚人。明代大儒,弘治進士。正德時巡撫南贛,定宸濠之亂。嘉靖時封新建伯,總督兩廣,破斷藤峽賊,卒諡文成。其學以知行合一為主,發揮致良知之教,反對朱熹格物窮理之說,講心學淵源於宋之陸九淵,世稱姚江學派。嘗築室於陽明洞,學者稱「陽明先生」,有《王文成公全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