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812.504 ms
共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徒有其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虛有其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唐代的鄭處誨在《明皇雜錄》中記載,唐玄宗時中書舍人蕭嵩,長得高大,留著鬍子,相貌英偉俊秀。有一天晚上,蕭嵩被唐玄宗臨時召見,要他草擬一道任命蘇頲為宰相的詔書。蕭嵩寫好後呈給玄宗過目,文中以「國之瓌寶」一詞稱讚蘇頲,但「瓌」字是蘇頲父親的名諱,於是玄宗要求蕭嵩當場更改。蕭嵩又急又害怕,流了一身汗,久久不能下筆。過了好一會,玄宗走到蕭嵩身邊觀看,看到他只將「瓌」字改成「珍」字,其餘的都沒改。等蕭嵩退下後,玄宗把草稿扔在地上,說:「蕭嵩只是外表長得好看罷了!根本沒有什麼內涵。」後來「虛有其表」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空有華麗的外表,卻無實際的內涵。
|
初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次草擬的稿子。[例]初稿往往有許多不盡理想的地方,必須一再修改,以求美善。
|
葫蘆依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依樣畫葫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臣陶穀博學多識、文筆很好,擔任翰林院學士一職多年,一直期望能受到重用,可是幾次晉升為宰相的人,往往文筆不如他,名譽和聲望也都在他之下。他心裡很不平,於是要他的朋友在宋太祖面前推薦他,並認為自己在翰林院任職多年,為國家盡心盡力,應當升職。但宋太祖並不重視文學,認為翰林院學士所草擬的典章制度,只是拿前人的舊本來改動字句,就像俗話說的依照葫蘆的樣子畫葫蘆罷了,哪裡需要盡什麼力?陶穀知道後就在翰林院的壁上寫下一首詩,自嘲只能「依樣畫葫蘆」,不能有所作為。後來「依樣畫葫蘆」被用來比喻一味模仿,毫無創見。
|
末路窮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均雅好文學,極為禮遇庾信、王褒等人。王褒以擅長寫應用性的駢文著稱,武帝之後凡朝廷的重要詔書,均令王褒草擬。在抒情作品上,王褒的產量則不如庾信豐富,但也有如〈與周弘讓書〉,向南方故友傾訴旅居異鄉、南歸無望心情的作品。其文「嗣宗窮途」中的「嗣宗」指的是阮籍。阮籍,字嗣宗,為三國名士。據說,他經常獨自驅車至山中人煙罕至、無路可走之處,以痛哭狂嘯來抒發心中的鬱悶不平。王褒藉此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傷及憂懼。
「末路」則見於《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鄒陽》中鄒陽的〈上書吳王〉,鄒陽,齊人,漢初時事吳王濞。吳王有意造反,鄒陽上書勸諫,他先引秦朝覆滅之事為鑑,然後點出本意。文中說明秦朝極盛之時,雖然統有天下,...
|
立馬萬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倚馬可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晉時的袁虎頗富文才。晉廢帝太和四年,大將軍桓溫領兵北伐鮮卑,急須草擬一篇告示,他就命令隨行的袁虎倚在戰馬前立即起草。不一會兒,袁虎就寫滿了七張紙,而且寫得文情並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記有此事。後來這故事被濃縮成「倚馬可待」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其實在袁虎之前,另有一位文思敏捷、「倚馬可待」的阮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經擔任曹操的的書記官。《魏志》載漢獻帝建安七年,韓遂在隴地一帶作亂,曹操準備帶兵征討,大軍出發之際,他突然覺得應該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敵營,於是將這項任務交給阮瑀。阮瑀騎在馬上,只花一會兒工夫就完成了。曹操接過...
|
文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時官署草擬文書或管理檔案的僚屬。《老殘遊記》第三回:「原來這人係江蘇人,號紹殷,充當撫院內文案差使。」《文明小史》第一七回:「這胡中立乃是江西人氏,近年在上海製造局充當文案。」
|
倚馬立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倚馬可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晉時的袁虎頗富文才。晉廢帝太和四年,大將軍桓溫領兵北伐鮮卑,急須草擬一篇告示,他就命令隨行的袁虎倚在戰馬前立即起草。不一會兒,袁虎就寫滿了七張紙,而且寫得文情並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記有此事。後來這故事被濃縮成「倚馬可待」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其實在袁虎之前,另有一位文思敏捷、「倚馬可待」的阮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經擔任曹操的的書記官。《魏志》載漢獻帝建安七年,韓遂在隴地一帶作亂,曹操準備帶兵征討,大軍出發之際,他突然覺得應該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敵營,於是將這項任務交給阮瑀。阮瑀騎在馬上,只花一會兒工夫就完成了。曹操接過...
|
袁宏倚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倚馬可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晉時的袁虎頗富文才。晉廢帝太和四年,大將軍桓溫領兵北伐鮮卑,急須草擬一篇告示,他就命令隨行的袁虎倚在戰馬前立即起草。不一會兒,袁虎就寫滿了七張紙,而且寫得文情並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記有此事。後來這故事被濃縮成「倚馬可待」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其實在袁虎之前,另有一位文思敏捷、「倚馬可待」的阮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經擔任曹操的的書記官。《魏志》載漢獻帝建安七年,韓遂在隴地一帶作亂,曹操準備帶兵征討,大軍出發之際,他突然覺得應該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敵營,於是將這項任務交給阮瑀。阮瑀騎在馬上,只花一會兒工夫就完成了。曹操接過...
|
如椽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人王珣夢見有人給他如椽的大筆,醒來以為有大手筆事,不久皇帝駕崩,哀冊、諡議等皆由王珣草擬。典出《晉書.卷六五.王導傳》。後比喻重要文告或稱頌他人筆力雄健,文章優美。宋.張鎡〈誠齋再韻見遺走筆復和並邀尤檢正京右司觀花〉詩:「戈揮就借如椽筆,不信湖邊日易沉。」
|
照樣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依樣畫葫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臣陶穀博學多識、文筆很好,擔任翰林院學士一職多年,一直期望能受到重用,可是幾次晉升為宰相的人,往往文筆不如他,名譽和聲望也都在他之下。他心裡很不平,於是要他的朋友在宋太祖面前推薦他,並認為自己在翰林院任職多年,為國家盡心盡力,應當升職。但宋太祖並不重視文學,認為翰林院學士所草擬的典章制度,只是拿前人的舊本來改動字句,就像俗話說的依照葫蘆的樣子畫葫蘆罷了,哪裡需要盡什麼力?陶穀知道後就在翰林院的壁上寫下一首詩,自嘲只能「依樣畫葫蘆」,不能有所作為。後來「依樣畫葫蘆」被用來比喻一味模仿,毫無創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