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更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生,再生。《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元元黎民得免於戰國,逢明天子,人人自以為更生。」《後漢書.卷三五.張純傳》:「撫存萬姓,天下曠然,咸蒙更生。」
蛤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爬蟲綱有鱗目。長四、五寸,首如蝦蟆,背綠色,與蜥蜴同類異種。以此浸酒稱為「蛤蚧酒」,可作藥用。
壁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爬蟲類有鱗目蜥蜴亞目。脊部色灰暗,身體扁平,四腳上有吸盤,能游行於天花板或直立的牆壁上。[例]壁虎的尾部尖長,遇到敵襲時常自斷逃生。 ◎
黃魚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靜止不動地停棲於樹枝上休息,多於傍晚至夜間時飛出覓食。常捕食魚類,但也捕食小型哺乳類、鳥類、蛇類、蜥蜴、蛙類及各種甲殼類動物,偶爾會撿食腐屍。 在台灣他生活於中低海拔靠近溪流的濃密森林中,數量極為稀少。 面臨問題為瀕臨滅絕的貓頭鷹之一,亟需深入研究及保護。<註1> 覓食生態調查九零年代以前,台灣尚未有人對黃魚鴞做過研究,孫元勳先生可以說是先鋒。他針對在溪流水域附近的貓頭鷹進行覓食生態調查,從不同水系去解析黃魚鴞最喜歡的食物,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水中的溪蝦魚蟹、陸上的鳥鼠爬蟲類之外,最讓人意外的是啄開盤古蟾蜍的腹...
白鼻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棕樹、雀榕、野生芭蕉、番石柳等都是他們愛吃的食物。當然牠們也會捕些小型動物,包含了鳥、鼠類、蛙類、蜥蜴、昆蟲、螺、蚯蚓等。(註1) 地理分布為台灣特有亞種,分布由低至高海拔山區皆有,但以中低海拔山區及開墾地為主。目前民間飼養繁殖之數量相當多。(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白鼻心英文關鍵字: Paguma larvat 參考書目註1: 大不列顛動物百科,Joyce pope著,明天國際圖書,2006,頁63。註2: 台灣哺乳動物,邢偉廉著,徐偉繪圖,天下文化出版社,2008,頁97。。
守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爬蟲綱有鱗目蜥蜴類。脊部色灰暗,體扁平,有四足,能游行於直立的牆壁上。也稱為「壁虎」、「蝘蜓」。
爬行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爬行動物(reptile)1.1 特徵(註1)1.2 烏龜1.3 蜥蜴1.4 蛇1.5 關鍵字1.6 參考書目 爬行動物(reptile)爬行動物是由兩棲動物所進化而來的,也的生活在水哩,有的生活在陸地上,而牠們的祖先是恐龍,現在約有6500種爬行動物,牠們的身體大都披著防水的外衣(這種外衣是一種角質鱗片)。爬行動物也屬於變溫動物,當體溫太低時,就需要太陽熱量為運動提供能量;需要降溫時,就會爬到陰涼處躲避日光。爬行類動物也都具有內耳和中耳,像是鱷魚還有外耳,這是魚類所沒有的。(註2) 特徵(註1)爬蟲類的動物有<...
變色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物名。爬蟲綱有鱗目蜥蜴亞目。略似守宮,長八、九寸,皮面呈粒狀,能隨時變易體色,故稱為「變色龍」。也稱為「十二時蟲」。
勞燕西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灰色,至腰部漸轉為紅褐色。常在草坡、疏樹林或農田村舍附近活動,常立於枝柱上。性凶猛,喜食昆蟲、蛙類、蜥蜴。 (2) 燕:鳥綱燕科各種鳥類的通稱。種類繁多,約有七十餘種。體小翼大,飛行力強,尾長,分叉呈剪刀狀。背黑腹白、腳短,不利於步行。每年產卵二、三次,每次約三至六個卵。常見的有毛腳燕、赤腰燕、洋燕、家燕等。俗稱為「燕子」。 (3) 黃姑:牽牛星的別名,天鷹座中最亮的一顆星,與織女星隔銀河相對。 (4) 織女:星名。屬天琴座,是夏秋夜空中一顆明亮的星,隔銀河與牽牛星相對。中國古代傳說織女是天帝的女兒,與牽牛郎為夫婦,婚後廢織,被天帝分隔於銀河兩岸,遙遙相對,每年農曆七月七日方能相會。
爬蟲類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脊椎動物。皮膚表面有角質鱗或甲,四肢短小,體溫隨氣溫改變而呈起伏,以腹貼地行走,屬卵生或卵胎生,用肺呼吸。如蛇、龜、蜥蜴等。也稱為「爬行動物」、「爬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