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太宗十思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名。唐朝魏徵所作。文中列述十項修身治國的準則,以規太宗立德建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誠心勸。《莊子.至樂》:「忠不聽,蹲循勿爭。」《文選.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之路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言規論議。如:「若君上有過,忠直之臣必犯顏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託辭不直言,使聞者自悟。《詩經.周南.關雎.序》:「主文而譎,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負責或勇於勸天子過失的臣子。如:「魏徵是歷史上有名的臣。」
飾非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接受他人善意的規勸,反而極力巧言的掩飾過錯。《周書.卷七.宣帝紀》:「好自矜夸,飾非拒。」《舊唐書.卷七五.張玄素傳》:「從善如流,尚恐不逮;飾非拒,必招敗損。」也作「拒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專司諍之職的官吏。如御史、議大夫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以言正人之意,「五」為五種勸君王的方式。語見〔白虎通義.諍篇〕:「人懷五常,故知有五:一曰諷、二曰順、三曰窺、四曰指、五曰伯。」其義如下:
1.諷:「諷者智也。知患禍之萌,深睹其事,未彰而諷告焉,此智性也。」凡能夠深入了解事情之真相,洞燭先機,看出災禍之徵兆,在災異未形成之前,勸君王。不用正言,而以委婉之言,託其意而勸者,就是「智者」的表現。2.順:「順者仁也。出辭遜順,不逆君心,此仁之性也。」凡臣子勸君王,言辭謙順,不強人所難,就是「仁者」的表現。〔公羊傳.昭公二十四年〕戎來侵曹,曹君欲親伐,而曹大夫名羈三不從而去,即是順之例子。3.窺:「窺...
議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掌侍從規之職。唐.韓愈〈爭臣論〉:「晉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議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戒勸。《漢書.卷五一.路溫舒傳》:「唯陛下除誹謗以招切言,開天下之口,廣箴之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