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3.01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林語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的,都是差不多三、四歲的小照片,跟他自己童年的照片貼在一起,再去拍一次,那他看了好高興。」林語堂的赤子之心,留給和他相處過的人,很深刻的印象。而這種赤子的情懷,也正是林語堂幽默的動力泉源。●台灣作家曾虛白送給這位「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幽默大師的一句話,林語堂最喜歡:「謝謝你把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以通俗白話的方式介紹給全世界。」而事實上,林語堂確實是貢獻最大的。●前美國總統老布希都曾說過:「林語堂直到現在仍影響著美國人的中國觀。」編...
不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喪失、不遺落、不違背。[例]他雖然上了年紀,卻仍不失赤子之心。
小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幼童。《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三國演義》第二三回:「〈洛陽小兒謠〉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邙。』」
2.稱謂。對人自稱自己的兒子或子姪輩。《北史.卷五五.元文遙傳》:「小兒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三國演義》第三二回:「操曰:『此汝姪審榮所獻也。』配怒曰:『小兒不行,乃至於此。』」
1.幼年時代。如:「這孩子打從小兒起就很聽話。」
2.對僕役的稱呼。唐.陳鴻《東城老父傳》:「選六軍小兒五百人,使馴擾教飼。」
3.男嬰。如:「胖小兒」。
遁世離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逃避人世,遠離群眾。隱居。《元史.卷一九九.隱逸傳.序》:「後世之士,其所蘊蓄或未至,而好以跡為高,當邦有道之時,且遁世離群,謂之隱士。」《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古聖賢原以忠孝為赤子之心,並不是遁世離群,無關無係為赤子之心。」
飢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飢餓寒冷。比喻窮困而衣食不足。《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其民困於飢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老殘遊記》第一回:「這老殘既無祖業可守,又無行當可做,自然『飢寒』二字漸漸的相逼來了。」
假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對偶,假音同或音近之字,並假託他義以相對,如「自朱耶之狼狽,致赤子之流離」假耶為爺,以與子對,並假流離為鳥名,以與獸名之狼狽對。
廉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廉明察。《宋史.卷三二一.列傳.豐稷》:「豐稷字相之,明州鄞人。登第,為穀城令,以廉明稱。」《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專一奉勸世上廉明長者,一草一木都是上天生命,何況祖宗赤子?」
水火深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水深火熱」。見「水深火熱」條。01.明.海瑞〈禁革積弊告示〉:「今非違道以干百姓之譽,非借此訐人之短,赤子如在水火深熱中,如將入井。」
 
望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遙望遠拜。《舊唐書.卷九一.張柬之傳》:「今減耗國儲,費用日廣,而使陛下之赤子身膏野草,骸骨不歸,老母幼子,哀號望祭於千里之外。」
歎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嘆息。元.張養浩〈一枝花.用盡我套.尾聲〉:「青天多謝相扶助,赤子從今罷歎吁。」《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一三出》:「自從那日,打散鴛鴦侶,鎮長歎吁。」也作「歎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