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000.0051 ms
共 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追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溯探究。《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贓物證見俱有了,望相公追究真情則個。」《紅樓夢》第六九回:「張華父子妄告不實,懼罪逃走,官府亦知此情,也不追究,大事完畢。」
|
自卑情結(inferiority_complex)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產生一種相對的自卑感。兒童會認為自己是處於弱勢地位,覺得自己身材矮小又力量微弱。自卑感的導因,可以追溯到器官和身體的缺陷,也可能導因於家庭缺乏慈愛關注或管教太嚴厲。每個孩子都需要大人的引導,培養自尊與自信。老師和家長可以藉由瞭解孩子的自卑情結,來理解孩子不適應行為背後的動機和目的,並以鼓勵來幫助孩子滋生出勇氣,以面對問題的方式克服其自卑情結,進而擁有自尊和自信,改善不適應的問題行為。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自卑情結英文關鍵字: inferiority complex 參考資料1. Alfred Adler (1976). ...
|
追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回想、追念、追想、追思、追溯
|
少年矯正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營方式、師資、教材、及學生來源,與一般的公立中小學不太相同。 內容說明少年矯正學校之發展,最早可追溯於民國六十四年,法務部為貫徹教育刑之理念,使一時犯錯之少年受刑人有繼續求學機會,乃分別於台灣新竹少年監獄、桃園少年輔育院、彰化少年輔育院及高雄少年輔育院辦理附設補校業務,實施以來,受到法令、經費、師資、人力等各方面的限制,效果不盡理想。迨至民國七十九年,乃將原來的少年監獄、少年輔育院自行附設之補校改制,轉與所在地附近之一般國民中小學、高級進修補習學校合作,正式成立一般各級學校補校分校,實施結果,雖然較以往為佳;但是因為...
|
公辦民營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奏效,「公辦民營學校」的想法,也就在這股革新的潮流產生了。 內容說明「公辦民營學校」的嘗試,最早可追溯於1991年,美國一家私人營利公司─教育另類公司(Education Alternatives, Inc., EAI)開始在佛羅里達州(Florida)達地郡(Dade County)的邁阿密灘(Miamic Beach)一所公立小學實施。一般而言,「公辦民營學校」主要有四種模式:(一)管理合約:係由教育行政機關與民間團體簽訂合約,雙方分別就經營目標、經費、時間、條件、內容、方式、學生評量等方面達成協議,民間團體依據合...
|
不可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勝枚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勝枚舉」原作「不可枚舉」。「枚」是計算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個」,「枚舉」即是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宋代王楙在《野客叢書》中,追溯一些俗語的可能來源。王楙舉出古書中的相關資料,類似的說法很多,實在無法一一舉出,也就是「不可枚舉」。後來「不勝枚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不勝枚舉」較早的書證如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七.藝文志脫漏》:「而宋人撰述,不見於志者,又復不勝枚舉。」
|
競爭優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指一個企業面對同業競爭威脅下,善用降低成本或創造差異或滿足特定顧客等優勢策略,表現得比其他同業更具競爭力,進而展現企業特色和績效。 內容說明「競爭優勢」一詞,目前在管理學中相當常見,最早可追溯至卡威思(R. Caves)與波特(M. E. Porter)於1977年所發表的〈從進入障礙到流動障礙:新競爭的臆測決定和不自然的阻礙〉(Form entry barriers to mobility barries: Co...
|
教育正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環境下發揮其潛能和教育價值。 演進正義本質上具有公正、公平、正值等意涵。「正義」觀念使用由來已久,可追溯到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倫理學,認為德行是達到一種目的(即幸福)的手段,人類的善是靈魂在一個完美的生活裡依照德行而活動,而正義包含的不是平等,而是正當的比例,只有在某些時候才平等,此種觀點與功利主義把「正義」解釋成「平等」是不太一樣的。而現代思想家愈來愈多將正義作為評估社會制度的道德標準,被視為社會首要價值。美國哲學家(J. Rawls)在《正議論》(Theory of Justice)一書開頭指...
|
學校效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學習成就。所以有效能的徐校,不僅是家長的期望,而且也是學校同仁努力的目標。 起源學校校能的研究,可追溯於美國教育社會學家柯曼(J. S. Coleman)於1966年所提出的《教育機會均等報告書》(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在該報告書中特別指出:學校並不是造成學生學校成就差異的主要因素,學生程度的高低主要是受到家庭背景因素的影響。此意味著學校對於學生學習成就不具影響力,致使許多學者對該份報告書的研究發現產生質疑,乃繼續就學校對於學生學習成就的影響做更深入的研究,結果發現...
|
再製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移至教學的互動關係、語言的使用及家中的成就地位等等。 二、意涵關於「再製理論」意涵的探討,最早可以追溯至1960年代法國社會學家布偶迪厄及派塞倫等人的著作。布爾迪厄的著作中,常探討學校再製社會及文化的不平等性,尤其布偶迪厄早期的著作探討再製策略於學校實踐中如何被設計及擬定,由此當可窺知布偶迪厄對於學校教育實踐中文化再製情形的關心。再者,由於受到「批判理論」及「新馬克斯主義」思潮的影響,部分學者們以反科層化、反霸權宰制的批判精神,重新思考教育制度的定位,並反省教育與社會制度間歷來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關係。這些學者的批判與檢討...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