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5.38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引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年老仍可致仕而請求退位。《禮記.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金史.卷八八.完顏守道傳》:「今引年求退,甚得宰相體,然未得代卿者,以是難從,汝勉之哉。」
袁世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59~1916)字慰廷,號容庵,河南項城人。清末,為李鴻章所賞識,戊戌政變,因告密而得寵,自山東巡撫,進直隸總督,嗣官外務部尚書、軍機大臣。辛亥革命事起,以內閣總理大臣,挾北洋兵力,與民軍議和,迫清帝退位,孫中山先生力辭大總統讓之,遂為民國首任大總統。後謀行帝制,孫中山先生號召全國聲討,憂憤而死。著有《洹邨逸興》、《圭塘唱和集》。
滑鐵盧之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八一五年三月二十日,拿破崙從其流放地潛回法國,趕走路易十八,再掌政權。英、奧、普、俄等國結成第七次聯盟,進攻法國。同年六月十八日,威靈頓將軍率領的英國軍隊和普魯士軍會合,大敗拿破崙,拿破崙投降退位,流放於聖赫勒拿島(ST.Helena),正式終結了拿破崙主宰歐洲的時代。
伍廷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42~1922)字文爵,號秩庸,廣東新會人。創《中外新報》,為中國有日報之始。留英習法律,為清修律大臣,草民刑律,開中國法律新紀元。武昌起義,首倡清帝退位之議,民軍推為議和代表。後歷任司法總長、代國務總理、外交總長等。陳烱明叛變,憂憤而卒。
南北和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清宣統三年(西元1911),武昌起義後,革命軍與清廷在上海談判,結果北洋軍閥袁世凱趁勢要脅清帝退位,並取得政權。
花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司花的女神。《醒世恆言.卷四.灌園叟晚逢仙女》:「張委損花害人,花神奏聞上帝,已奪其算。」《紅樓夢》第二七回:「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
登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退位
德意志革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連連潰敗,士氣低落,於西元一九一八年十月二十九日,海軍發生叛亂,十一月九日,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意志共和國成立,選舉亞伯特(Friedrich Ebert)為總理,稱為「德意志革命」,也稱為「德國十一月革命」。同年十一月十一日,德國向協約國投降,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