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參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依一定的禮節進謁、拜見。[例]古代與中國交好的友邦,會派使臣向朝廷進貢,並參見皇上。
功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功績勛勞。《荀子.王制》:「度其功勞,論其慶賞。」《儒林外史》第四○回:「但老先生這一番汗馬的功勞,限於資格,料是不能載入史冊的了。」
天下太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界或國家政治穩定,民生安樂。《呂氏春秋.仲夏紀.大樂》:「天下太平,萬物安寧。」《西遊記》第九回:「天下太平,八方進貢,四海稱臣。」
暫勞永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勞永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哀帝建平年間,匈奴首領單于上書,表示願意向漢朝進見、進貢。當時正好哀帝有病在身,有些大臣們就說,以前在宣帝、元帝時,單于進見,國家就發生了變故。皇上陷於兩難,與公卿們研商後,決定不允許匈奴進見。這時,揚雄上書諫言,內容是說:單于上書請求進見,而國家卻不允許,與匈奴之間的仇怨就會從此開始。因而列舉了秦朝以來對於匈奴問題的處理,總是花費了許多心力、財力和物力,才得以解決。並不是前朝樂於花費大量的資源,去和匈奴周旋,而是因為如果不經過一次的勞苦,就無法得到安逸;不花費短暫的財力、物力,就得不到永久的安寧。而匈奴一直是中國歷來最大的問題,前朝一向很重視,所...
客至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因。」子產回答說:「我們鄭國是個小國,夾在幾個大國之間,時有紛擾,沒什麼安寧的日子可過,所以按時來進貢財物。到了這裡,未獲接見,也不知道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見到貴國國君。不敢直接將貢品送進貴國國庫,放在這裡又怕因日曬雨淋而損壞,到時恐怕會得罪貴國。我聽說晉文公做盟主時,住的是矮小的宮室,使館卻建造得像宮殿般寬敞舒適,車庫馬房都整修得相當完善,道路也平整順暢。諸侯使臣一來到,就在庭中點起照明的火炬,隨時有人查巡戒備,車馬有地方安頓,還有僕役供差遣。座車按時保養,奴僕百官也盡忠職守,盡心照料前來的賓客,讓他們像在自己家裡一樣舒適,不用擔心災禍盜賊。如今貴國連別宮都那麼寬廣,而諸侯住的地方連車馬都容不...
納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進貢。指諸侯或藩屬向天子進獻物品。《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納貢於周,如成康之時。」《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使諸侯納貢者,非為財幣,所以述職也。」
稱臣納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國向大國臣服,定時進貢。《東周列國志》第一七回:「凡漢東小國,無不稱臣納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外國進貢的財物。《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或逾遠而納贐。」
移禍江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東指古代楚國。齊桓公率兵進攻楚國,楚王派人問齊為何進攻?管仲指楚有不按時進貢,及周昭王南巡死在漢水未能回去的兩大罪狀。楚使者認為昭王之死與其無關,怎可將禍害移給楚國。典出《左傳.僖公四年》。後遂以移禍江東指嫁禍他人,由別人頂罪。
九仞一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功虧一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周武王滅了商朝,安定天下,聲威顯赫,四方蠻夷都來進貢。西方有個叫旅的國家,進貢了幾隻土產的獒犬。召公奭害怕武王玩物喪志,勸王繼續修德慎行,重視賢能,不要珍惜異物,以盡安定國家和保護人民的責任。如果不注意小節,最後會連累大德,就像堆積一座土山,已堆到九仞,只差一簣土了,卻不肯覆上去而放棄,功敗垂成,這實在太可惜了。「功虧一簣」出現在這席話中,比喻事情只差最後一步,卻因未能堅持到底而前功盡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