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太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山名。在陝西省縣東南。
平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地名。在現今山西省臨汾縣。為堯的都城,漢朝曾經置縣於此。《文選.馬融.長笛賦并序》:「獨臥平陽鄔中,有雒客舍逆旅。」《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相國平陽懿侯沛曹參。」
揚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故意放言、宣傳。《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
太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山名。在陝西省縣東南,即太白山。參見「太一」條。唐.王維〈終南山〉詩:「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前功盡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攻而不得,前功盡滅,公不若稱病不出也。』」 〔注解〕 (1) 公︰指白起(?∼西元前257),秦國人。秦之名將,善用兵,事昭王,因功封為武安君。後與應侯范雎有嫌隙,被免官賜死。 (2) 韓、魏:戰國時晉大夫韓氏與趙、魏二氏分晉,列為諸侯,韓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東南部一帶,魏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南部一帶,趙地在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後皆為秦國所滅。 (3) 武:戰國時魏將,生卒年不詳。 (4) 藺、離石、祁:戰國時趙國都邑,在今山西省境內。 (5) 踐:用腳踩踏;通過。 (6) 梁:指大梁,戰國時魏國首都,在今河南省開封縣。 ◎2《戰國策.魏策三》秦敗魏於華,走芒...
下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首都以外的城邑。《左傳.莊公二十八年》「冬,築」句下晉.杜預.注:「,魯下邑。」《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今又促裝下邑,浪拽上京。」
前功皆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攻而不得,前功盡滅,公不若稱病不出也。』」 〔注解〕 (1) 公︰指白起(?∼西元前257),秦國人。秦之名將,善用兵,事昭王,因功封為武安君。後與應侯范雎有嫌隙,被免官賜死。 (2) 韓、魏:戰國時晉大夫韓氏與趙、魏二氏分晉,列為諸侯,韓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東南部一帶,魏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南部一帶,趙地在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後皆為秦國所滅。 (3) 武:戰國時魏將,生卒年不詳。 (4) 藺、離石、祁:戰國時趙國都邑,在今山西省境內。 (5) 踐:用腳踩踏;通過。 (6) 梁:指大梁,戰國時魏國首都,在今河南省開封縣。 ◎2《戰國策.魏策三》秦敗魏於華,走芒...
前功必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攻而不得,前功盡滅,公不若稱病不出也。』」 〔注解〕 (1) 公︰指白起(?∼西元前257),秦國人。秦之名將,善用兵,事昭王,因功封為武安君。後與應侯范雎有嫌隙,被免官賜死。 (2) 韓、魏:戰國時晉大夫韓氏與趙、魏二氏分晉,列為諸侯,韓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東南部一帶,魏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南部一帶,趙地在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後皆為秦國所滅。 (3) 武:戰國時魏將,生卒年不詳。 (4) 藺、離石、祁:戰國時趙國都邑,在今山西省境內。 (5) 踐:用腳踩踏;通過。 (6) 梁:指大梁,戰國時魏國首都,在今河南省開封縣。 ◎2《戰國策.魏策三》秦敗魏於華,走芒...
遷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遷移靈柩而改葬。《薛仁貴征遼事略》:「父母在淺土,未曾遷葬,孝服在身,遠父母墳所,乃大不稱心也!」《三國演義》第一○回:「又下令追尋董卓屍首,獲得些零碎皮骨,以香木雕成形體,安湊停當,大設祭祀,用王者衣冠棺槨,選擇吉日,遷葬塢。」
前勞盡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攻而不得,前功盡滅,公不若稱病不出也。』」 〔注解〕 (1) 公︰指白起(?∼西元前257),秦國人。秦之名將,善用兵,事昭王,因功封為武安君。後與應侯范雎有嫌隙,被免官賜死。 (2) 韓、魏:戰國時晉大夫韓氏與趙、魏二氏分晉,列為諸侯,韓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東南部一帶,魏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南部一帶,趙地在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後皆為秦國所滅。 (3) 武:戰國時魏將,生卒年不詳。 (4) 藺、離石、祁:戰國時趙國都邑,在今山西省境內。 (5) 踐:用腳踩踏;通過。 (6) 梁:指大梁,戰國時魏國首都,在今河南省開封縣。 ◎2《戰國策.魏策三》秦敗魏於華,走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