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鐵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層土壤灰至棕色,鹽基供應量中至高,具有粘粒洗入後積聚之B層,大多數形成於具稍微至顯著呈季節性缺水之森林或熱帶草原中。大致可分為下列幾種:
  (1)Aqualfs:季節性為水飽和之淋餘土。
  (2)Boralfs:在寒冷地區化育之淋餘土。
  (3)Udalfs:在潮濕之暖溫帶化育之淋餘土。
  (4)Ustalfs:在溫暖氣候而一年中有間斷性長時期之乾燥期所化育之淋餘土。
  (5)Xeralfs:在夏季連續長期乾燥而冬季濕潤之氣候下所化育之淋餘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來水淨水廠普遍使用的混凝劑,可去除水中雜質,降低水的濁度。包括多元氯化(PAC)和硫酸(即明礬)兩類。
帶式麥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帶式麥克風是在1931年由歐森(Harry F. Olson)發明於美國RCA公司的研究室,以一置於強力磁場中的波狀(Corrugated)薄帶作為音波的感應體。帶隨音波推動的空氣分子而移動,由於薄帶的共振頻率(Resonant Frequency)很低,低於可聽到的範圍,因此帶的振動會隨空氣分子移動的速率(Velocity)而在程度上有所不同,而產生麥克風的輸出。
  由於帶式麥克風是感應空氣分子移動的速率,而不是如其他麥克風感應音波的壓力,因此帶式麥克風是速率麥克風(Velocity Microphone)的一種。此種麥克風的拾音型式,為一種類似阿拉伯數字8的雙...
彭佳嶼-高玄武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彭佳嶼又名大峙山嶼,位於東經122°5',北緯25°38',距基隆港65公里。島之周圍約4300公尺,面積1.14平方公里。島略成甲字形,北邊大致東西向,長2公里,東西最寬2.5公里,南北最長2.3公里,南邊最短僅長 800公尺。 彭佳嶼大致呈方山地形,最高點海拔 165公尺。地勢由東北向西南漸低,除西南岸外,沿岸海崖高聳,高度多在50~100公尺之間。島上燈塔附近可見有兩處保留尚為完整之火山口。覆蓋於彭佳嶼地表之岩石種類以玄武岩之熔岩流為主。島上兩處最高峰,則是以火山灰及火山渣所堆積成的錐形小丘。本嶼的岩石單位可分為最底部的凝灰岩與凝灰質集塊岩之火山碎屑岩層、上覆之兩層熔岩流,以及最頂部之火...
厚當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指定的狀況下,與某種材料具有相同衰減效果的片厚度。
榴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榴石Pyrope名字源自希臘語,意指「像火一般(Firelike)」的顏色,屬於榴石群(Pyralspite)。石榴子石家族是一群基本結晶構造相同,物理性質相似,但化學成份略有不同的矽酸鹽礦物。鎂榴石的顏色因含鐵、錳、鈦、鉻等不同成份,而呈現出暗紅、紫紅、玫瑰紅等各種顏色,硬度高(7 ~ 7.5)且具玻璃光澤,如果晶體潔淨,便可作為寶石之用。一些呈玫瑰紅顏色者,稱為紅榴石(Rhodolite),外觀頗似紅寶石,有人稱它為石榴子石紅寶(Ruby Garnet)。
放射纖維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名銀星石,是在1805年為紀念最早發現此種礦物的英國醫生William Wavell而命名。晶體呈柱狀,且柱面有生長條紋,但一般晶體很小,也不多見。在自然界中,多數以輻射維狀構造之半球狀或球狀產出,有的則呈殼狀或鐘乳狀。 顏色雖然變化多瑞,但是條痕均呈白色。具有二組完全解理,也易溶於酸中,為其重要特徵。 放射纖維磷石是一種少見的次生礦物,主要產在低度變質的質岩石裂縫內,或是褐鐵礦或磷酸鹽的礦床中,在地表相當穩定。
箔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紙盒為外形,而內壁貼以箔紙的包裝方式。可避免包裝內液體滲出及隔絕外界空氣,增長保存期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合金製成的板型材料。由於重量輕,適用於製造航空器;更因為延展性高、易於表面塗裝,廣泛應用於家具、建築裝飾等。
皮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皮石(Palygorskite)又稱坡縷石,是在1862年由Savchenkov在蘇聯烏拉爾發現,後來又由法國人Lapparent於美國喬治亞州的凹凸堡地區發現,並於1935年命名為arrapulgite。鎂皮石是一種層鏈狀結構的含水富鎂的矽酸鹽黏土礦物,晶體呈條狀或纖維狀,集合體呈土狀或緻密狀構造。顏色為白、灰、灰綠和黃褐色,土狀光澤,有滑膩感,質輕、性脆。吸水性強,潮濕時呈黏性和可塑性,乾燥後收縮,但不會龜裂,電化學性質相當穩定,所以被廣泛運用在各種工業用途上,有“千土之王”的美譽。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