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解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船。《文選.江淹.雜體詩.謝法曹》:「解纜候前侶,還望方鬱陶。」唐.杜甫〈大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峽久居夔府將適江陵漂泊有詩凡四十韻〉:「入舟翻不樂,解纜獨長吁。」
愁眉淚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眉頭緊鎖,雙眼含淚。形容愁苦悲傷的樣子。明.高濂《玉簪記》第二四折:「守著個更更點點,淒淒冷冷,隔著個朝朝暮暮,思思念念,腸斷了愁眉淚眼。」《儒林外史》第一一回:「當晚,養娘走進房來看小姐,只見愁眉淚眼,長吁短歎。」
長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浩歎、長吁
走投沒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走投無路」之典源,提供參考。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酆都1>。長吁2>,氣結成雲霧。行行裡著車轍把腿陷住,可又早閃了胯骨,怎當這頭直上急簌簌雨打,腳底下滑擦擦泥淤。 〔注解〕 (1) 酆都:俗傳為冥府所在,今四川省有酆都縣。 (2) 吁:音ㄒㄩ,嘆息。
回黃倒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顛顛倒倒。形容傷心。元.關漢卿〈古調石榴花.顛狂柳絮撲簾飛套.催鮑老〉曲:「哀哀怨怨,哭哭啼啼,回黃倒皂,長吁短嘆,自跌自堆。」
吁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嘆氣。《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二出》:「早聽得君家長吁氣,亦帶累奴垂淚。」
一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來一往,輪番交替。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水滸傳》第二四回:「西門慶和這婆子,一遞一句,說了一回。」也作「一遞裡」。
下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得、忍心。宋.袁去華〈金蕉葉.行恩坐憶〉詞:「不覺長吁嘆息,便直恁下得!」《董西廂》卷五:「細覷了,這病體,好不忘,怎下得!多應是為我後恁地細思憶。」也作「下的」。
搗枕搥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煩躁、無奈、憤懣或悲痛的樣子。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睡不著如翻掌,少可有一萬聲長吁短嘆,五千遍搗枕搥床。」也作「倒枕搥床」。
趁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心。《西遊記》第一八回:「你還有那些兒不趁心處,這般短嘆長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