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3.25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西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印度位在中國的西南方,我國古代因稱之為「西天」。[例]唐代玄奘不辭長途跋涉到西天取經,帶了不少佛教重要經典回到中土。
長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惡劣的環境才是他們最強大的敵人,危險的沼澤地、高聳的群山以及嚴酷的氣候奪取了許多人的性命。最後他們長途跋涉了9700公里以尋找殖民地,終於到達了陝西省。毛澤東建立了共攢黨總部,並堅持抵抗中國國民黨的攻擊。1937年日本侵占中國華北,國共雙方同意聯合抗日,此時正是中國抗日的開始,也給了共產黨有了喘息的機會,並且藉機厲兵秣馬。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毛澤東、蔣介石英文關鍵字:Mao Zedong、Chiang Kai-shek 出處P.S.胡懷/著。新世紀世界史百科全書,1995年出版,頁318。貓頭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登山臨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攀登山嶺,瀕臨江河。形容遊覽山水名勝或指長途跋涉。《楚辭.宋玉.九辯》:「登山臨水兮若將歸,泬寥兮天高而氣清。」《北史.卷四○.李彪傳》:「遂親至琅邪城,登山臨水,命群臣賦詩以送別。」也作「登山涉水」、「臨水登山」。
百舍重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舍,宿一夜為一舍。趼,腳掌因走遠路而生的硬皮。百舍重趼比喻長途跋涉,十分辛苦。《莊子.天道》:「吾聞夫子聖人也,吾固不辭遠道而來願見,百舍重研,而不敢息。」也作「百舍重繭」。
棧山航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築棧道攀登高山,以船隻航渡大海。形容長途跋涉,歷經艱險。《文選.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棧山航海,踰沙軼漠之貢,府無虛月。」
登山涉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遊覽山水名勝或指長途跋涉。唐.楊烱〈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或閉戶讀書,累月不出;或登山涉水,經日忘歸。」明.沈鯨《雙珠記》第四齣:「關防屬我曹,登山涉水,千里辛勞,風霜餐宿勤昏早。」也作「登山臨水」、「臨水登山」。
強弩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覆無常,所以反對議和。主張用兵。而當時朝中另一大臣韓安國卻贊成議和,他認為漢朝軍隊若要討伐匈奴,必須長途跋涉,一旦經過長距離的遠征,無論是多麼威武勇猛的軍隊,必定已是人困馬乏。就像是從強弩射出的箭,一旦到射程盡頭就毫無力道,連極為細薄的絹絲都無法穿透;也像是強勁的風勢到結尾時,連一根羽毛都無法吹動。若以如此軍力去對抗以逸待勞的匈奴,沒有任何勝算。朝中其他大臣聽了韓安國的一番論述,都紛紛附和,於是漢武帝便與匈奴結下了友好之盟。後來「強弩之末」這句成語,就從《史記》文中「彊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原本強大的力量已經衰竭,不能再發揮效用。
皮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皮膚與肌肉。[例]他歷經長途跋涉,腳都磨破了,但還是忍著皮肉之苦繼續前行。
梯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梯山航海。比喻歷經險阻的長途跋涉。唐.賀知章〈奉和聖製送張說巡邊〉詩:「荒境盡懷忠,梯航已自通。」宋.張孝祥〈念奴嬌.弓刀陌上〉詞:「梯航入貢,路經頭痛身熱。」
枵腹重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趼,腳上因久行所生的層層硬皮。枵腹重趼指餓著肚子,手腳也磨出繭來。形容長途跋涉,辛勞受餓的情狀。《清史稿.卷三二四.方觀承傳》:「觀承尚少,寄食清涼山寺。歲與兄觀永徒步至塞外營養,往來南北,枵腹重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