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閉目塞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廣開言
面面相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初刻拍案驚奇》卷七:「廷臣不知來意真偽,是何緣故,面面相窺,不敢開言。」
訴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律上指檢察官或自訴人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對刑事被告於調查犯罪證據,公開言詞辯論後,依法科以刑罰的行為。
過自菲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臣志士們的士氣,不應該看輕自己,援引不適當的例證,阻塞了忠心愛國的人進諫言的途徑。」建議後主劉禪廣開言路,多聽各方的意見。後來原文中的「妄自菲薄」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過於自卑而看輕自己,不知自重。
指日而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入朝為相,罷王安石新法,恢復舊制。卒贈溫國公,諡文正,世稱為「涑水先生」。司馬光認為,朝廷應該廣開言路,讓上位者能夠得知下位者的心聲,這樣一來,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他曾經上書論說當時士大夫的人品頹弊,每以苟合偷安為明智之舉,而不願正言直諫。又上書論皇帝用人,應該重視諫諍之臣,並以他們做為自己的耳目。司馬光本以為自己會因此受到責難,不料太皇太后非但沒有怪罪他,還派遺使者向他請教當今朝政得失。因此司馬光感到十分欣慰,認為進諫之路已經開啟,如此一來,天下太平之日不久即將到來。後來「指日可待」被用來形容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
指日可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入朝為相,罷王安石新法,恢復舊制。卒贈溫國公,諡文正,世稱為「涑水先生」。司馬光認為,朝廷應該廣開言路,讓上位者能夠得知下位者的心聲,這樣一來,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他曾經上書論說當時士大夫的人品頹弊,每以苟合偷安為明智之舉,而不願正言直諫。又上書論皇帝用人,應該重視諫諍之臣,並以他們做為自己的耳目。司馬光本以為自己會因此受到責難,不料太皇太后非但沒有怪罪他,還派遺使者向他請教當今朝政得失。因此司馬光感到十分欣慰,認為進諫之路已經開啟,如此一來,天下太平之日不久即將到來。後來「指日可待」被用來形容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
坐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獲罪、入罪。《遼史.卷八二.耶律隆運傳》:「身歿之後,不肖子坐罪籍沒。」《金史.卷一○九.陳規傳》:「廣開言路以求至論,雖狂妄失實者亦不坐罪。」也作「坐法」。
痛心泣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悲痛至極。漢.荀悅《漢紀.前漢孝元皇帝紀.卷下》:「若夫石顯可以痛心泣血矣,豈不疾之哉!」宋.司馬光〈乞開言路狀〉:「臣常痛心泣血,思救其失。」也作「疼心泣血」。
指日而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入朝為相,罷王安石新法,恢復舊制。卒贈溫國公,諡文正,世稱為「涑水先生」。司馬光認為,朝廷應該廣開言路,讓上位者能夠得知下位者的心聲,這樣一來,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他曾經上書論說當時士大夫的人品頹弊,每以苟合偷安為明智之舉,而不願正言直諫。又上書論皇帝用人,應該重視諫諍之臣,並以他們做為自己的耳目。司馬光本以為自己會因此受到責難,不料太皇太后非但沒有怪罪他,還派遺使者向他請教當今朝政得失。因此司馬光感到十分欣慰,認為進諫之路已經開啟,如此一來,天下太平之日不久即將到來。後來「指日可待」被用來形容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
循蹈規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循規蹈矩」。見「循規蹈矩」條。01.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九:「近歲有一二少年,雖開言有可喜者,而不肯循蹈規矩,好奇尚怪,遇事輒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