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2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難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畏威懷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僖公十五年》:「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懷德,貳者畏刑。」敬畏威勢,感懷恩德。《梁書.卷五四.諸夷傳.海南諸國傳》:「或泛海三年,陸行千日,畏威懷德,無遠不至。」《舊唐書.卷六二.李大亮傳》:「其自竪立稱藩附庸者,請羈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懷德,永為蕃臣。」
波羅的海三小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瀕臨波羅的海的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三個共和國。三國本為前蘇聯的附庸國,後紛紛獨立。參見「立陶宛共和國」、「愛沙尼亞共和國」、「拉脫維亞共和國」條。
元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官階。階位次於下大夫,高於中士。《禮記.王制》:「天子之元士視附庸。」也稱為「上士」。
上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外藩對朝廷或附庸國對宗主國的稱呼。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元史.卷二○九.外夷列傳二.安南》:「乞念臣自降附上國,十有餘年,雖奉三年一貢,然迭遣使臣,疲於往來,未嘗一日休息。」
蕭牆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社稷之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春秋時代附庸於大國的小國。語本《論語.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後泛指擔當國家大任的官員。《禮記.檀弓下》:「有臣柳莊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元.李文蔚《蔣神靈應》第二折:「若論此子,乃社稷之臣,棟梁之材,堪可掛印為帥。」
路無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遂被車裂而死。 (2) 秦:周朝國名。嬴姓,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以為附庸。嗣後屢經遷徙,至秦襄公始立國。傳至秦孝公時定都咸陽,國勢日益富強,為戰國七雄之一。迨始皇統一中國,乃代周而有天下。 (3) 諱:避開、顧忌。 (4) 私:偏愛、袒護。 (5) 黥劓:音ㄑ|ㄥˊ |ˋ,古代刑罰名。黥,在犯人面、額等處刺字塗墨。劓,將犯人鼻子割去。 (6) 期年:一周年。期,音ㄐ|。 (7) 兵革:指兵器及甲冑等軍械裝備。〔參考資料〕另可參考:《韓非子.內儲說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華沙公約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五五年由前蘇聯及其東歐附庸國家,根據華沙公約所成立的武裝同盟或區域安全組織。總部設在莫斯科,重要部門包括政治協商委員會、武裝部隊聯合司令部和外長會議。該組織的成立目的是蘇聯想藉此對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組織,並控制其附庸國。後隨著各國紛紛的退出與自由化,而於一九九一年正式宣告解散。
孤芳自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其為「一代辭宗」。由於沈約歷仕三朝,又能仕途順暢,當時部分士人對他頗有看法,認為他缺乏操守,唯靠附庸帝王,隨波逐流而已。但沈約雖位高名重,卻篤信佛法,寡少嗜欲,為官清廉,用度節儉,亦非一般汲汲榮利、追名逐臭之輩。在〈謝齊竟陵王教撰高士傳啟〉中,沈約讚美梁鴻、嵇康等人的品行「就像日月一樣的高潔,也像孤高的香花開放在遙遠的山林之中」,並以此自勉。後來沈約因得罪梁武帝,憂懼而死,朝議認為沈約文名盛極,欲諡為文侯,獨梁武帝認為沈約「情懷不盡」,改諡為隱侯,才符合沈約的行誼。〈謝齊竟陵王教撰高士傳啟〉的這段文字,似可做為最好的註解。後來「孤芳自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