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蘚苔植物中「蘚類」之泛稱。配子體葉狀,大抵皆橫臥於地上。有適應陸生的構造。下表皮無氣孔,但有用以吸收及附著的假根。此類植物生長在陰溼地區,分布極廣,高山、極地、岩壁、牆垣或樹皮上,均可見蹤跡。參見「蘚類」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附著。同「黏」。如:「麥芽糖粘得她衣服都是。」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稍稍息勞筋,網聚粘圓鯽。」宋.王禹偁〈杏花〉詩七首之一:「紅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手指將東西扯裂或使它離開附著處。如:「將紙撕成兩半。」、「把畫從牆壁撕下來。」、「將煮熟的雞肉撕成絲。」
沖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水洗淨物體上的附著物。如:「路樹經大雨沖洗後,生意盎然。」
海洋生態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數量很多。通常都在岩石間的縫隙中多,適合生物生存,像是藤壺、海膽、海參、牡蠣、海星、魚類等,並提供附著基質,所以大型海藻像是海菜或海帶等能生存。 遠洋區通常只遠離岸邊且水深超過200公尺,包含海洋表層的透光區和深海的無光區,小型浮游性藻類為主要的生產者,主要的消費動物通常以魚、水母、烏賊、鯨魚等,遠洋區通常環境變化較小。無光區因為沒有光線而無法到達,一整年都是黑暗、且溫度低、壓力大、沒有綠色植物,但有細菌。(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海洋生態系英文關鍵字: marine ecosystem 參考書目註1:生物學,黃世傑...
神經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圍神經系統也就是中樞神經系統以外的神經纖維,主要由腦神經與脊神經所構成。腦神經--一共有12對,其附著於腦部底面,除了第一對和第二對腦神經外,其餘的腦神經皆源自於腦幹發出,可將其區分成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及混合神經。12對腦神經分別依序為:嗅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外旋神經、顏面神經、聽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脊神經--一共有31對,每一條神經皆屬於混和神經,是由兩組神經纖維構成,一組是由背根所構成的感覺神經元,能將神經衝動傳入;另一組則是由腹根所構成的運動神經元,負責把神經衝動傳...
攀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攀拉附著。三國魏.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設令守無巧拙,皆可攀附,則公輸已陵宋城,樂毅已拔即墨矣。」
卷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植物的葉或莖變形而成的柔軟且具纏繞性的器官,用來攀附著其他物體以生長者。如豌豆、葡萄等皆有卷鬚。
價值澄清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價值通常係指一種具有階層組織之概念系統,該系統附著於文化模式與社會規範中,成為評判個人行動之是非、優劣、美醜、好壞的標準,它同時內化於個人內心中,隱約影響個人對行動方式之取捨。價值既然是一有組織之概念系統,可以依其層次結構來加以詳述。價值澄清法是以事先設計之活動來教導學生審慎思考之技巧,並藉由學習之過程引導學生對自己之信念、情感、行為,做自我分析、自我反省。經由價值澄清法,學生可釐清自己之價值觀、確立自己之形象,並學到價值行程之過程,進而能在這充滿價值衝突、價值混淆之社會中把持自我,充分發展自我。目錄1 種類2 功能3 ...
瓢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翅高高舉起,打開原本合在一起的後翅,接著用力一振後就能在空中飛行。瓢蟲主要以捕食蚜蟲為生,由於蚜蟲是附著在植物上的芽和莖吸食汁液的害蟲,所以其實專吃蚜蟲的瓢蟲,對人類來說是很有幫助的助蟲。但是也喜歡吃蚜蟲身上甜汁的螞蟻,卻因此非常討厭瓢蟲。(註1)3. 瓢蟲幼蟲從卵裡孵化出來時是白色的,到了後來卻會逐漸變成黑色,所以瓢蟲的幼蟲與成蟲,長的完全不一樣,但其實瓢蟲幼蟲生性殘暴,如果蚜蟲數目不夠多時,瓢蟲幼蟲便會互相殘殺,吃同伴的卵。(註1)4. 因為瓢蟲翅膀的圖案與巫師打扮十分相似,所以瓢蟲又稱巫師蟲。瓢蟲每到冬天時,所有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