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昆陽之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軍容更加盛大,將首攻目標指向昆陽。此時漢軍主力十萬已由劉縯帶領圍攻宛城,而劉秀正統帥數千兵馬巡察陽關,其他諸將見王莽官軍兵盛,不戰而走逃入昆陽,劉秀也收兵進入昆陽。劉秀的分析非常正確,在敵強我弱的情勢下,只能團結一心,共同抗敵,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若分散力量,只顧自己的妻子、財物,將會被敵人一一擊破。但更始諸將向來看不起劉秀,根本不予理會劉秀建議。這時探騎恰巧回報,王邑大軍已來到昆陽城北,連綿數百里,諸將才知現在連棄城逃走也無法辦到,頓時不知所措,只能請劉秀出來主持大局。根據劉秀的計畫,即由王鳳、王常率兵死守昆陽,劉秀...
覆去翻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輾轉不安,睡不著覺。宋.趙長卿〈減字木蘭花.陽關唱徹〉詞:「終宵無寐,覆去翻來真個是」。也作「番來覆去」、「翻來覆去」。
者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一回、這一次。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詞:「休休,者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登封縣西境的潁谷,東南流經河南、安徽,至西正陽關入淮河。
絕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隔絕難通的邊遠地方。《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臣伏自惟念,卒伍小吏,實願從谷吉效命絕域。」唐.王維〈送劉司直赴安西〉詩:「絕域陽關路,胡沙與塞塵。」
潁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源於豫西山地中的河川,東南流入安徽省,經潁上,至正陽關流入淮河。
三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三個關隘的合稱:(1)平靖關、武陽關(即武勝關)、黃峴關,為義陽(今河南省信陽縣)之三關。《南齊書.卷一五.州郡志下》:「泰始中,立州於義陽郡。有三關之隘,北接陳、汝,控帶許、洛。」(2)上黨、壺口、石陘,為上黨(今山西省東南部地)之三關。《後漢書.卷二八上.桓譚馮衍列傳.馮衍》:「夫上黨之地,有四塞之固,東帶三關,西為國蔽。」唐.章懷太子.注:「三關謂上黨關、壺口關、石陘關也。」(3)陽平關、江關、白水關,為蜀之三關。《文選.卷四九.史論.干寶.晉紀總論》:「三關電掃,劉禪入臣。」李善注引《漢南記》:「蜀有陽平、江關、白水關,此為三關。」(4)北周以益津(今河北省霸縣)、瓦橋(今河北省雄縣)、草橋(今河北省高陽縣)為三關,關北屬遼。(5)明時以居庸、紫荊、倒馬為內三關;雁門、寧武、偏頭為外三關。
各不相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不相侵犯、干涉。如:「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咱們各不相犯。」
這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一次。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詞:「明朝,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即難留。」
後擁前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面有人簇擁跟隨,前面有人吆喝開路。形容達官貴人出行時的浩大聲勢及排場。明.湯顯祖《紫釵記》第二五齣:「逞軍容出塞榮華,這其間有喝不倒的灞陵橋接著陽關路。後擁前呼,白忙裡陡的個雕鞍住。」也作「後擁前驅」、「前呼後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