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0.59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息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摒除雜念。《文選.王巾.頭陁寺碑文》:「息心了義,終焉遊集。」唐.岑參〈終南山雙峰草堂作〉詩:「斂跡歸山田,息心謝時輩。」
洗心回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洗心革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洗心革面」係由「洗心」及「革面」二語組合而成。 「洗心」見於《易經.繫辭上》,孔子認為《周易》的功用在聖人用它「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並以之「洗心,退藏於密」,就是指聖人以《易經》的內容,進則能洗滌心胸,摒除惡念或雜念,退則隱藏幽微,其功用隱而不現。 「革面」亦見於《易經》,〈革卦〉裡的上六爻辭說:「君子豹變,小人革面。」「豹變」是用豹的毛紋變得更斑斕絢麗,來形容人遷善去惡,美德顯現,而「革面」則是指改變面目。《象傳》則說:「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同樣為改變,但君子改變,是表現在才學文辭上,而小人改變,...
主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明理學家的一種除去妄念,而使心思純靜的修養方法。為周敦頤首倡,主張未有天地之前的太極與人的本性均為靜,後因人心染上雜念、欲望而不靜,故必須透過無欲無為的工夫才能誠,即達到純粹至善的道德境界。見宋.周敦頤《太極圖說》。
塵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俗名利、富貴等雜念。唐.黃滔〈題山居逸人〉詩:「世人誰到此,塵念自應忘。」
洗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洗滌心胸,摒除惡念或雜念。《易經.繫辭上》:「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唐.徐浩〈寶林寺作〉詩:「洗心聽經論,禮足蠲凶災。」
心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摒除雜念而達到無我的境地。《列子.湯問》:「同齋三月,心死形廢,徐以神視。」
洗面革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變舊有面目,去除邪思雜念。指改過向善,重新做人。如:「典獄長勉勵受刑人,出獄以後,要洗面革心,重新開始,好好闖出一番事業。」
息心靜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摒除雜念,靜下心來。《文明小史》第五四回:「賽如下了定錢了,便把馬褂脫去,研得墨濃,蘸的筆飽,息心靜氣的寫起來。」
內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道家的修養方法。指收斂精神,氣集於丹田,斷絕一切雜念。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一七.太上老君內觀經》:「內觀之道,靜神定心,亂想不起,邪妄不侵。」
清心省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除雜念,簡省政事雜務。《清史稿.卷二五○.馮溥傳》:「臨發,疏請清心省事,與民休息。」